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月八日

标题包含
九月八日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 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朝末年著名诗人、诗论家。 司空图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唐玄宗时期的文部尚书,父亲也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司空图:唐朝末年的文人。 2. 九月八日:农历九月初八,重阳节的前一天。 3. 寂寞花:指菊花,因为古人认为菊花具有孤独和高洁的品质,所以称之为“寂寞花”。 4. 解怜寂寞傍贫家:这里是指菊花不仅自己耐得住寂寞,还能在贫困的人家周围生长,给他们带来安慰。 5. 老来:年纪大的时候。 6. 登高看:指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 7. 残春:春天的末尾。 8. 惜岁华:珍惜时光,感叹年华老去。
去完善
赏析
《九月八日》这首古诗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九月八日这天,诗人司空图看见已经凋谢的花朵感到寂寞,不禁想起那些贫穷的人家也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到了老年时期,不能像年轻人那样登高远望,感叹时光飞逝,觉得春天即将离去,心中更是惋惜岁月的流逝。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孤独的深刻体会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花朵凋谢、贫穷人家等景象的描绘,揭示了人世间普遍存在的孤独与寂寞之情。同时,诗中蕴含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度体验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月八日》是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一首名篇。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国势渐衰,朝政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司空图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早年入仕,曾担任尚书左丞、礼部侍郎等职,因正直敢言而受到权臣排挤,晚年辞官归隐,潜心文学创作。他的诗才横溢,诗风独特,被誉为“晚唐四杰”之一。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较为复杂,一方面皇权衰弱,宦官专权,另一方面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如藩镇割据等。此外,佛教、道教等传统宗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司空图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