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秦岭半岩遇雨

标题包含
登秦岭半岩遇雨
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 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 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起(约722年-约780年),字仲文,一字文房,唐朝诗人,吴兴人。他是唐代宗时期的重要文人,与韩翃、卢纶、吉中孚等人并称“大历十才子”。 钱起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钱挺是唐玄宗时期的进士。钱起年...查看更多
yoyocqj
去完善

译文
山雨忽然磅礴,天色昏沉,阳光微弱。山峰间满是飘洒的雨珠,瀑布从悬崖峭壁直落。突然闪电划破长空,雷声轰隆,山涧溪流湍急,冲过礁石。在山间悠游时,时常羡慕那些因风浪摇晃却依然美丽屹立的水生植物。想象在月光下采撷苓草,却苦于无法实现。也只能在这东面的田野里,看看那波光粼粼,依稀映照着柴门。
yoyocqj
去完善
释义
【屏翳】古代神话中的雨神。 【浮阳】太阳,喻指阳光。 【飞雨】急骤的雨。 【翠微】青山,也指山水胜景。 【石矶】岩石突出于江水之处。 【苓】古书中的一种草药。 【东皋】田地,田野。 【荆扉】用荆棘制作的门户,泛指农家简陋的房子。
yoyocqj
去完善
赏析
《登秦岭半岩遇雨》赏析: 首联“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描绘了秦岭山间突然变得阴郁的情景。“屏翳”在这里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雨神,他掌控着风雨,当他的气息腾空而起时,阳光就变得黯然失色,暗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颔联“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则形象地描绘了这场大雨滂沱的景象。雨水如同瀑布般从山峰倾泻而下,山间的绿意也因此显得更加葱茏。 颈联“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进一步刻画了大自然的壮观与可怕。雷电在云层中闪烁,洪流在石头上翻滚,这些都是大自然磅礴力量的体现。 尾联“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则表达了作者在山雨中无法继续前行的无奈,以及对于未来美好景色的期待。最后两句“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则是想象雨后青山绿水的美景,以此安慰自己此刻的失落情绪。
yoyocqj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秦岭半岩遇雨》是唐代诗人钱起在公元758年左右创作的。这个时期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十年左右,虽然战事已经基本平息,但社会依然动荡不安。钱起在这个阶段辗转多地,曾任蓝田县尉、司勋员外郎等职,长期奔波于乡野之间,对民间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当时的社会,农民负担繁重,土地被强占,加上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动和灾害频发,民众生活在困苦之中。因此,诗人通过对沿途自然风光的描绘,寄寓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之情。 在这首《登秦岭半岩遇雨》中,诗人以“雨”为契机,通过描绘雨水中的山景、水声、雾气等元素,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依然坚定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
yoyocqj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