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明府赴青城
清冬宾御出,蜀道翠微间。远雾开群壑,初阳照近关。
霜潭浮紫菜,雪栈绕青山。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冬时节乘坐马车出行,沿途穿越了四川境内的山岭和绿野。远方的雾气逐渐消散,显露出群山之间的沟壑;初升的阳光照耀着临近的关隘。在结霜的湖泊中漂浮着紫菜般的浮藻,皑皑白雪覆盖了栈道两侧的山峦。这样的旅程就像那些隐逸的士人离去一般,自然又悠闲,让人想起陶潜笔下的柴桑。
去完善
释义
1. 清冬:指冬季天气清朗之时。
2. 宾御:官名,意为“县令”或“县官”。
3. 蜀道:古代从长安到蜀地的道路,今四川境内。
4. 翠微:青翠的山色。
5. 群壑:群山间的沟壑。
6. 初阳:早晨的太阳。
7. 近关:接近关卡的地方。
8. 霜潭:被寒霜覆盖的水潭。
9. 紫菜:一种海生植物,此处泛指水域中的藻类植物。
10. 雪栈:雪地上的栈道。
11. 当似:应该像……一样。
12. 遗民:即归隐之人。
13. 柴桑:古地名,位于江西九江,陶渊明曾在此地隐居。
14. 政自:意为自己觉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崔明府在冬天出发前往青城的情景,以及沿途的景色和心情。作者通过清冬、蜀道、远雾、初阳、霜潭、雪栈等景物,展现了苍茫的大地、雄伟的山川和辽阔的天空。而诗人将这一场景与遗民和柴桑联系起来,则是对这位官员的美好祝愿,期待他在治理地方时,能够像遗民一样清廉、勤政、爱民,使百姓安居乐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崔明府赴青城》是唐代诗人耿湋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8年至763年之间,这是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唐玄宗李隆基和肃宗李亨先后成为皇帝,唐朝的国力逐渐恢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治环境完全稳定,相反,藩镇割据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创作这首诗时,耿湋已经是一位有经验的官员,他在京城任职,可能因为工作需要而结识了崔明府。他们成为了朋友,并且在一次送别场合上,耿湋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崔明府的离别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