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州路中作五首寄都下 其一
病余清骨鬓成霜,惭负腰间郡组长。
等是君恩容卧治,淮西何必减淮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病后白发如霜,愧对国家重任在肩。同样是君王的恩情,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治理,淮西之地并不逊色于淮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蔡州:即今河南省汝南县。
2. 病余:病愈之后。
3. 清骨:此处指身体健康。
4. 鬓成霜:形容头发变白,表示年老的形象。
5. 惭负:有愧于。
6. 腰间郡组:古人以佩戴郡印为荣,这里代指地方官员。
7. 卧治:治世而不施事,此指休养。
8. 等是:同样是。
9. 君恩:皇帝的恩典。
10. 容:允许。
11. 淮西:古代地区名,主要指长江以北,淮河以西的地方,包括蔡州等地。
12. 淮阳:古县名,位于河南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患病之后的情景和心态。"病余清骨鬓成霜"一句表达了他因病而显憔悴的形象。"惭负腰间郡组长"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能力的不满和对责任的担当。接下来的两句"等是君恩容卧治,淮西何必减淮阳"则表示,虽然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但君王给予的宽容让他能够继续治理地方,尽管身处偏远之地,他也愿意尽力而为。整首诗透露出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对君主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蔡州路中作五首寄都下 其一》是北宋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078年左右,即北宋神宗时期。此时的刘攽正宦游在外,担任地方官员。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奔波在各地之间,这使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这一时期,北宋的社会政治局面较为稳定,经济繁荣,但同时,官僚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刘攽对这些问题深感忧虑。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刘攽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广泛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