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他低垂着头独自叹息,但这份感慨却无人理解。要知道,这一簇深色的牡丹花,其代价相当于十个普通家庭一年的赋税!
去完善
释义
中人赋:中等人家一年向官府缴纳的赋税。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开篇描绘了长安城中春末的繁华景象,“喧喧车马度”生动展现了都市生活的忙碌与热闹。随后转入主题——买花,通过对花价高昂以及人们争相购买的细节刻画,突出了社会浮华背后的荒诞。尤其是“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的对比,更显出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公。
接着,作者进一步描述了人们对花的精心呵护,暗示他们对物质享受的执着追求。然而,这一切却被一个不经意出现的“田舍翁”所打破。他的叹息犹如一道闪电,将读者从奢靡的世界拉回到现实。最后一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以强烈的数字对比震撼人心,点明主旨,使整首诗达到高潮。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既批判了当时的不良风气,又饱含对劳动阶层的深切关怀,体现了白居易一贯关注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元和年间,彼时白居易正在长安任职。当时社会奢靡之风盛行,长安城内的富贵人家热衷于赏玩牡丹,将其视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而普通百姓也受此风气影响,争相效仿。白居易有感于这种浮华背后所隐藏的社会不公与人性迷失,遂作此诗。他通过描绘人们争相买花的场景,以及田舍翁的叹息,深刻揭示了贫富差距和社会风俗的弊端,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