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城
爱此城高处,回鞭醉每醒。
江花两岸白,烟树一行青。
云学山舒态,天随水赋形。
吾多徐孺子,独向此沈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热爱这座高处的城市,每次挥鞭都是为了让自己在醉意中清醒。
两边的江岸满是白色的小花,一排排的烟树呈现出一片青翠。
云朵在山间舒展着身姿,天空伴随着流水而赋予形状。
我像徐孺子那样富有智慧,独自一人在这里深思熟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豫章城:指江西南昌,古属豫章郡。
2. 严羽:南宋诗人,字仪卿,号君山。
3. 爱此城高处:意指喜欢这座城市的美好景色。
4. 回鞭:收回马鞭,指停下策马奔驰。
5. 醉每醒:虽然喝醉了但每次都能醒来,意指饮而不醉。
6. 江花:指江水边的鲜花。
7.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8. 云学山舒态:天上的云彩好像在模仿山的姿态。
9. 天随水赋形:天空与流水共同构成了美好的景色。
10. 徐孺子: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字孺子,名徐稚。此处借喻那些有独到见解的高人。
11. 独向此沈冥:独自在这里沉思冥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豫章城的诗。从题目上看,豫章城应是一座美丽的古城,引起诗人无限的喜爱之情。开篇两句“爱此城高处,回鞭醉每醒”,便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厚意,每次来到这里都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接下来的四句“江花两岸白,烟树一行青。云学山舒态,天随水赋形”,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豫章城的自然风光:两岸的白花花是盛开的江花,一行行的绿树则像烟雾中的树木;天上的云彩仿佛在模仿山峦的姿态,而河水又似乎在效仿天空的形态。这些自然景色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吾多徐孺子,独向此沈冥”,透露出诗人的超脱与孤独感。他以徐孺子自比,徐孺子乃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高士,诗人以此暗示自己具有不俗的品质和志趣。但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中,他感到一种孤独,也许是因为他的心境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他显得更加深沉、内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豫章城》是南宋诗人严羽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90年至1245年之间,也就是南宋中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金国的侵略和内部政治斗争的加剧,南宋朝廷内外交困,局势动荡不安。
严羽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诗画有着深厚的造诣。然而,这个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虽然家境尚可,但他并没有选择走上仕途的道路,而是选择闭门谢客,潜心研究诗书画三绝。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古代诗人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陶渊明的诗歌,更是情有独钟。
与此同时,严羽所在的南宋时代是一个文学创作的繁荣期,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想观念相互碰撞,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种背景下,严羽受到了一定的启发,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写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下,严羽创作了这首《豫章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