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自和

标题包含
又自和
一雁云间落劲弧,经秋不见寄来书。 人情自昔如翻纸,世道从今甚借锄。 鹿梦隍中知得丧,爵罗门外看亲疏。 岁寒独有梅花月,香影年年到户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又自和》: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茵的《又自和》,用于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看法。 注释: 1. 一雁云间落劲弧:描述一只大雁在天空中飞过,喻指事物的传递。 2. 经秋不见寄来书:经过了一个秋天,仍然没有收到远方的来信。 3. 人情自昔如翻纸:自古以来,人情世故就如同翻动的纸张一样变化无常。 4. 世道从今甚借锄:如今的世界局势就像耕种的农民需要借用锄头一样混乱无序。 5. 鹿梦隍中知得丧:借用“鹿梦”这个典故,表达在梦境中可以预知人生的得失成败。 6. 爵罗门外看亲疏:用“爵罗门”这一典故,表示在看待亲情和友情时,要学会分辨哪些是真心的,哪些是虚伪的。 7. 岁寒独有梅花月:寒冬季节,只有梅花盛开,月光照耀。 8. 香影年年到户除:梅花的香气和身影每年都会在过年的时候来到家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引子,借鸿雁寄书之寓意,揭示了世事无常、人心翻覆的现实。诗人表达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唯有梅花与月光不变,成为了人们心灵的慰藉。诗中既流露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自和》是南宋诗人叶茵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叶茵,字景文,号笠泽翁,浙江吴县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熟读诗书,但并未入仕为官,而是以耕读传家,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尽管如此,他的内心却对国家的命运充满忧虑。 这首诗《又自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他以平淡的文字,描绘了农民辛勤耕耘的场景,以及丰收之后依然难以温饱的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淡泊名利、关心民瘼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