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

标题包含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
园笋看成竹,庭榴已着花。 老来犹是客,归去亦无家。 万事大槐国,一身焦谷芽。 心閒聊默坐,红日下天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菜园中的竹笋已经长成竹子,庭院里的石榴树已经开花。 年纪老大仍漂泊在外,回到故乡也没有自己的家。 世间万事如同槐安国,身心疲惫如枯死的谷芽。 心无所事静坐沉思,红日渐渐沉下天涯。
去完善
释义
1. 园笋:即春笋,竹笋的一种,春天时从地里长出来的嫩芽。 2. 庭榴:庭院里的石榴树。 3. 大槐国:来源于唐代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故事描述了李珣梦见自己成为槐安国国王并经历了一生,醒来发现是在自己的南柯一梦之中。这里用大槐国代指虚无的世界。 4. 焦谷芽:焦土上的谷物嫩芽,表示艰难困境中的新生希望。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园笋看成竹,庭榴已着花”,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园林中的笋已经长成绿竹,庭院里的石榴花也已绽放。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美景,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颔联“老来犹是客,归去亦无家”,则是对自己人生的感慨。诗人年事已高,却依然四处漂泊,没有安定下来。这里的“客”和“家”分别代表游子和故乡,表达了诗人在外奔波多年,却始终无法找到归宿的无奈心情。 颈联“万事大槐国,一身焦谷芽”,则是通过对“大槐国”和“焦谷芽”两个典故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感悟。诗人将世间万事比喻为大槐树下的国家,看似繁华实则虚幻;而自己的一生则像被晒焦的稻谷,虽历经风雨,却仍坚韧生长。这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尾联“心閒聊默坐,红日下天涯”,则是在这种心境下,诗人选择了静下心神,沉默地坐着,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这一联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描述诗人的闲适生活,但实际上却是通过描绘夕阳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哲思: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珍惜当下,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是南宋诗人章甫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章甫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与陆游、韩元吉等人交往甚密。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章甫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刚刚完成了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他常常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了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国入侵,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以诗歌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感慨。章甫也不例外,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