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珂雪屋

标题包含
寄珂雪屋
积雪覆茅屋,僧居清更清。 浮生千劫尽,长日一灯明。 野鸟呼能下,山灵避不行。 旧时江月住,时听诵经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嵎(1167年-1230年),字仲止,号云泉,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薛嵎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屋覆白雪,僧居静又静。 尘世已远离,长夜独光明。 飞鸟欣然至,山林未敢行。 往昔江水边,时常闻诵经。
去完善
释义
1. 珂雪屋:作者的友人所居住的房子,具体地点未详。 2. 覆:覆盖。 3. 僧居:僧人的住处。 4. 清:清净,清新。 5. 浮生:短暂的人生。 6. 千劫:佛教用语,指漫长的岁月。 7. 长日:漫长的日子。 8. 一灯:比喻智慧之光。 9. 呼能下:能够呼唤下来。 10. 山灵:山中的精灵。 11. 避不行:避开不走。 12. 旧时江月住:过去时光里的江边月色。 13. 诵经声:僧侣念经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诗人以寄珂雪屋为题,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画面。首先,诗人描述了积雪覆盖下的茅屋,突出了隐居环境的清净和与世隔绝。然后,诗人通过“浮生千劫尽,长日一灯明”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超脱和对信仰的追求。在这里,“浮生千劫尽”意味着人生中的种种困扰和苦难都已经过去,而“长日一灯明”则象征着在困境中寻求光明的信念。接下来的“野鸟呼能下,山灵避不行”则表达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诗人以“旧时江月住,时听诵经声”收尾,既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又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佛法的领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淡雅脱俗的隐士生活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珂雪屋》,是南宋诗人薛嵎所作。薛嵎生活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约公元1195年至1264年。他的诗风雄浑豪放,善于运用古人诗句的意象,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薛嵎的家乡江南一带,也是战争的重灾区。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并不如意,饱受战乱之苦。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这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薛嵎创作了这首《寄珂雪屋》。诗中以“珂雪屋”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故乡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