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缕
他乡处处堪悲事,残照依依惜别天。
此去知名长命缕,殷勤为我唱花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他乡:指诗人不在故乡的地方。
2. 处处:每个地方。
3. 堪悲事:指令人悲痛的事情。
4. 残照:夕阳的余晖。
5. 依依:形容舍不得分离的样子。
6. 惜别天:在离别的日子。
7. 知名:著名的,有名的。
8. 长命缕:古代端午节时佩戴的一种饰物,象征长寿。
9. 殷勤:热情周到。
10. 花前:在花前。
去完善
赏析
《长命缕》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诗作。首句“他乡处处堪悲事”揭示了离别的伤感氛围,将读者带入到那种充满离愁的情绪中。第二句“残照依依惜别天”以夕阳西下的场景,象征离别时刻的无奈和留恋。第三句“此去知名长命缕”则点明诗的主题,即将别离的人互相赠送长命缕,以此表达对对方的祝福与期望。最后一句“殷勤为我唱花前”表达的是临别之际,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有人能在花前唱起这首诗歌,唤起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彼此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情景和长命缕习俗的描绘,传达了深厚的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期待团圆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命缕》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创作时间为公元874年至889年之间,正值黄巢起义时期。这段时间内,司空图历经了官场的跌宕起伏和战乱的苦痛,深切体会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国家的危机四伏。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的中央政权逐渐衰微,地方割据势力崛起,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疾苦重重。黄巢领导的起义军一路南下,攻占了长安、洛阳等重镇,严重威胁到唐朝的统治地位。作为官员的司空图在这场动荡中,不仅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还亲身经历了朝廷内部的党派之争。这使得他对时事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日益加深。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司空图创作了这首描绘战争给百姓带来苦难的诗歌。通过对战火中家乡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战乱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生活困境和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