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书院
衔命龙荒万里余,归寻水竹与同居。
早从洙泗传心学,晚辟包山教子书。
细草幽花香笔砚,清风明月满庭除。
一生宇宙皆春意,此乐颜鲁亦自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受命在遥远边境完成任务,现在归来寻求与竹林一同生活。
早年学习孔孟之道传播知识,晚年拓展教育子孙的方法。
身边是花朵般的笔墨纸砚,周围是清风明月的庭院。
整个人生都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这样快乐的生活让人感受到颜回也是自得其乐的。
去完善
释义
1. 龙荒:指边远的荒漠之地,这里指诗人的外任之处。
2. 洙泗:洙水和泗水的并称,流经春秋时期鲁国的疆域。古代常以“洙泗”代称孔子或儒家的故乡。
3. 心学:儒家学问之一,研究人的心性和道德修养。
4. 包山:地名,位于浙江湖州市南郊,古有包山书院,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讲学的地方。
5. 庭除:庭院;阶除。
6. 颜鲁:即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的弟子,颜姓的来源,七十二贤之首。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衔命”开篇,讲述自己远离家乡,身负使命,远涉万里。他渴望回归故里,寻找那一派宁静的水乡竹林生活。
颔联:诗人从第二句开始转向回忆自己的求学时光,早年在洙泗之地(山东曲阜)跟随圣贤学习,领悟了仁爱的真谛。晚年则致力于教育后代,传授学问。
颈联: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里,诗人手捧笔墨,挥毫泼墨。他赏味着那绿意盎然的细草,享受着那清新淡雅的花香。在宁静的夜晚,微风拂面,月色如水,整个庭院都被这清幽的氛围所笼罩。
尾联:诗人感慨于一生的事业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就像这春天的气息一样让人心旷神怡。他认为这种快乐就如同古代著名学者颜回一样,自得其乐,悠然自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包山书院》是南宋诗人张道洽在淳熙年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这个时期正处于宋金对峙的时期,北方大片土地沦陷于金国之手。张道洽虽为文人士大夫,但在这样的时局下也无法避免忧国忧民的情怀。
包山书院作为当时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寄托了他们的抱负和理想。在这里,张道洽与友人切磋诗文,探讨国家大事,激扬文字,豪情满怀。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无法用诗歌的力量去改变国家的命运,无法挽救民族的危机。这种无力感使得诗人的心境更加沉重。
在这首诗中,张道洽通过描绘包山书院的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他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以文人之笔,唤起民众的觉醒,共同抵抗外敌,恢复国家的尊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