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涵碧池

标题包含
涵碧池
原泉有本养渊渟,更似端人见底清。 竹色山光朝暮在,当知涵碧不虚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骧(1038年-1104年),字子骏,号经纶居士,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韦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源头有根本滋养深邃宁静,更像是端正之人展现出内心清澈。 竹林的颜色和山水的风光朝朝暮暮都在,应当知道它的内涵和价值并非虚有其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原泉:从源头流出的泉水。 2. 本:根源、源头。 3. 养渊渟:比喻保持平静的心境。 4. 端人:正直的人。 5. 当知:应当知道。 6. 涵碧:指水映照的碧绿之色。
去完善
赏析
韦骧的这首《涵碧池》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诗句通过描绘涵碧池的原泉、竹色、山光等景致,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通过比喻将涵碧池比作品德高尚的人,寓意着这种美好品质是真实的,并非虚有其名。整首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又有对人格品质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涵碧池位于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皇宫之中,是皇帝闲暇时游赏的地方。据记载,韦骧在皇祐年间任国子博士,负责对皇家子孙进行教育。这首《涵碧池》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当时,宋仁宗治理下的国家内外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文化艺术繁荣。然而,在表面繁华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社会矛盾和隐患。随着官僚机构的腐败和土地兼并现象加剧,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逐渐加剧。在此背景下,韦骧写下了这首描绘宫廷景象的诗。 韦骧任职期间,正值皇权巩固、文化发展的时期。他受命于朝廷,负责培养皇室子孙,深感责任重大。然而,面对时代的纷繁复杂,他也怀有忧虑和担忧。这种心情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体现。通过描绘涵碧池的美景,韦骧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