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怎么愿意等到清凉的秋日来临呢?那时柳树不仅伴随着夕阳余晖,还夹杂着秋蝉哀鸣。

去完善
释义
清秋日:秋天清爽的日子;斜阳:傍晚西下的太阳;蝉:这里指的是秋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作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首句描绘了柳枝随风摇曳在春日宴会上的景象,展现了一种繁华与生机勃勃的气息。然而,“断肠天”三字透露出即便是在这样的美好时光中,也隐藏着难以言喻的忧愁。第二句通过询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推移至秋季时分的抗拒心理。“已带斜阳又带蝉”,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绪——秋天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将尽,而斜阳与蝉声更增添了几分离别的凄凉之感。整首诗通过对不同季节下柳树形象变化的描写,巧妙地寄托了作者对过往岁月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之情,行文流畅且富有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彼时李商隐身处党争漩涡,仕途坎坷。他以柳自喻,借咏柳抒发人生际遇之感。诗中春日舞筵的欢乐与清秋斜阳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映照出诗人从年少得意到晚年失意的心路历程。此诗大约作于大中年间,当时诗人已过不惑之年,历经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