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
徒称馆舍三千客,岂捄长平百万军。
焉在平原多得士,功名翻属信陵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平原:地名,指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贵族平原君。
2. 三千客:这里指的是平原君门下食客众多,有数千人。
3. 岂捄:即“岂救”,表示不能挽救或救助。
4. 长平:地名,位于今中国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是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的战场。
5. 百万军:这里指的是赵军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击败,损失了约四十五万人。
6. 焉在:在哪里。
7. 多得士:指广泛地选拔人才。
8. 翻属:反而归属于,表示意外的结果。
9. 信陵:地名,战国时期的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封地。
10. 信陵君:魏昭王的小儿子,与平原君同时期的人物,以礼贤下士著称,门下食客众多。
去完善
赏析
《平原君》刘摰这首诗歌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人物——平原君和信陵君的形象。诗中提及的“徒称馆舍三千客”指的是平原君赵胜门下食客众多,但并不能真正救世。而相比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却能救助百万将士,成就一番功名。诗人以此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真正的贤能之士不在于表面的声势浩大,而在于他们的实际能力和贡献。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才选拔与评价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原君》是南宋诗人刘摰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具体为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刘摰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但由于政治斗争的牵连,被贬职回乡。回乡后,他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从事诗歌创作。刘摰的诗才横溢,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当时文坛的高度评价。
在这首诗中,刘摰通过对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贤能之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刘摰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