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居庸叠翠

标题包含
居庸叠翠
断崖万仞如削铁, 鸟飞不渡苔石裂。 嵯岈枯木无碧柯, 六月不阴飘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 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 风吹草低山月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悬崖峭壁像刀削过一样坚硬, 鸟儿无法飞越覆盖着青苔的裂石。 凹凸不平的枯树上没有绿叶, 即使在六月也会飘落寒冷的雪花。 荒凉的沙漠中走出关隘的道路, 夜晚传来骆驼的嘶吼声和黄色的云层。 一只大雁在天空中展翅飞翔, 微风吹过草地,月光映照下的小山显得分外美丽。
去完善
释义
1. 断崖:陡峭的山崖。 2.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或七尺。 3. 削铁:形容悬崖陡峭坚硬如同铁器被切削。 4. 鸟飞不渡:飞鸟无法飞越的地方。 5. 苔石裂:苔藓覆盖的岩石上裂缝纵横。 6. 嵯岈:指山峰险峻参差的样子。 7. 枯木:已经死亡的树木。 8. 碧柯:绿色的树叶。 9. 六月不阴飘急雪:即使是在夏季的阴天也还会下大雪。 10. 塞沙:边塞的沙漠。 11.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12. 关道:关口的道路。 13. 骆驼夜吼:夜晚时骆驼发出的叫声。 14. 黄云老:形容沙漠中黄色的尘土飞扬。 15. 征鸿:远飞的鸿雁。 16. 风起:风吹过草地。 17. 草低:草随风势低伏。 18. 山月小:月亮升起在山上,显得较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居庸关附近的自然风光与边疆景象。首联以“断崖万仞”和“鸟飞不渡”展现出雄奇险峻的地势,通过描述苔石的裂缝强调了环境的严酷。颔联进一步揭示自然环境的艰苦,借枯萎的树木和不时的降雪体现了边地的寒冷萧瑟。颈联转向远观关外的漫漫黄沙,以及深夜中传来的骆驼叫声,形象地传达了孤独寂寥的氛围。尾联则捕捉到天空中的鸿雁鸣声、风吹草地带来的波纹,以及与月光共同构成的生动画面,凸显了边塞景色的开阔与宁静。整体而言,诗人通过对不同元素的巧妙组合,成功呈现了一幅生动且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展现了居庸关独特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居庸叠翠》是元代诗人陈孚的一首描绘居庸关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时期,大约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元王朝在经历了成吉思汗的扩张和忽必烈的统一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陈孚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儒学教授、秘书监著作郎等职位,后因受到排挤而辞官回乡。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的观察更为敏锐,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也更加深沉。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元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化艺术方面,元曲、元诗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个时期的诗人如陈孚等人,他们的作品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出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总之,《居庸叠翠》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稳定而又繁荣的时期,陈孚作为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感情描绘了居庸关的美景,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深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