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冲卿晚秋过金明池
闻君西郊行,正值秋风晚。
清霜卷枯荷,碧玉莹池面。
浮空结修梁,涌波抗华殿。
云烟渺净色,览望一萧散。
缅思暮春际,都人盛嬉燕。
连帷错绣绮,方车骛金钿。
填填鼓钟响,耳目厌哗眩。
乃令尘嚣辞,而有清旷恋。
达人冥至理,喧寂无异观。
偶然秉化往,何适非汗漫。
吾知御寇游,所乐在观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您去了西边的郊外,那时正逢秋天的傍晚。
寒冷的霜冻席卷了枯萎的荷叶,池塘的水面上如同镶嵌了一颗绿宝石般璀璨。
天空中悬挂着像彩虹般的长桥,微波荡漾中可以看到华丽的宫殿倒影。
烟云缭绕,景色如画,眺望远方,心旷神怡。
回想起春天的傍晚,全城的人们都在享受欢快的时光。
窗帘相连,如同编织的锦绣,车马络绎不绝,仿佛是金子做的饰物。
悠扬的鼓钟声不断,让人耳不暇接,目不暇给。
于是我们离开了尘世的喧嚣,开始了向往的宁静生活。
明智的人能洞察事物的本质,理解喧闹与宁静并无区别。
随命运而转,无论身处何处都是豁达开阔的。
我知道庄周曾在世界遨游,他的乐趣在于观察变化。
去完善
释义
1. 冲卿:指王荆公,字介甫,临川人,是宋仁宗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因封为康王,所以又称为冲卿。他任职地方官时倡导王安石变法。
2. 金明池:位于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西北角,是供皇帝及大臣们游乐的地方。
3. 西郊:指汴京城的西边郊区,这里风景优美,是文人墨客喜欢游览的地方。
4. 清霜卷枯荷:意指秋霜过后,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枯萎了。
5. 碧玉莹池面:形容清澈的池水映照出碧绿的荷叶,显得晶莹透明。
6. 修梁:指架设在水上的一座浮桥。
7. 涌波抗华殿:意为波浪涌起,拍打着岸边宏伟的宫殿。
8. 缅思暮春际:回忆春天的景色。
9. 都人:指住在京都的人,这里可以理解为东京的居民。
10. 垂帷错绣绮:垂下的帷幕上绣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11. 方车:古代的一种马车。
12. 骛金钿:形容车子行驶得很快。
13. 填填:形容鼓声阵阵。
14. 耳目厌哗眩:形容人声嘈杂,让人听不清楚。
15. 乃令尘嚣辞:这句话意味着使人们远离喧嚣纷扰的环境。
16. 清旷:清静空旷的地方。
17. 达人:学识渊博、洞悉事理的人。
18. 冥至理:领悟深刻的道理。
19. 喧寂:指声音的喧闹和寂静。
20. 无异观:没有不同之处。
21. 偶然秉化往:意思是有时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
22. 何适非汗漫:意为去哪里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23. 御寇游:指像古人一样游山玩水。
24. 所乐在观变:乐趣在于观察事物的变化。
去完善
赏析
《和冲卿晚秋过金明池》是北宋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晚秋时节的金明池美景与暮春时都城人的狂欢场面,抒发了作者超脱尘世纷扰、以清净之心观照世界的隐逸之志。诗中透露出韩维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独特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沉的审美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冲卿晚秋过金明池》是北宋时期诗人韩维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前后,此时正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的初期。在这段时间里,韩维担任了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官职,他的仕途相对顺利。
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试图恢复中原地区的繁荣,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其中,金明池是当时东京(今河南开封)的一座著名园林,占地约60公顷,包含了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是文人墨客聚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韩维在晚秋时节与朋友一起游览金明池,创作了这首五言诗,以表达对故乡美景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