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离丹阳

标题包含
离丹阳
人从北固山前去,云水苍茫日向西。 今夜渡江何处宿,杨花落尽子规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骧(1038年-1104年),字子骏,号经纶居士,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韦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从北固山前往,天地茫茫夕阳西下。 今夜要渡过江去哪里住宿?春天即将结束,杜鹃鸟在哭泣。
去完善
释义
1. 丹阳:江苏丹阳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 2. 北固山:位于今江苏镇江,位于长江北岸,与金山、焦山称为"京口三山"。 3. 杨花:指柳絮,这里用来形容暮春时节的景象。 4. 子规:即杜鹃鸟,鸣声悲苦,在中国文化中常用于表示离别之情。
去完善
赏析
《离丹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出行、扬帆起航的情景。诗中以北固山为起点,突显出远方的辽阔和征途的漫长。日落时分,诗人踏上行程,江水悠悠,白云渺渺,心中充满离别之情。接下来,诗人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这一场景进一步表达了离愁别绪。暮春时节,杨柳飘絮,子规哀鸣,与浓浓的乡愁相互交织,展现出一幅生动而深情的离别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韦骧的这首《离丹阳》是在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所创作。当时,韦骧担任镇江府丹阳县令,由于公务调动,他即将离开丹阳赴任新职。在临别之际,他以诗言志,表达了对丹阳百姓和山川风物的留恋之情。 这个时期,北宋朝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繁荣。但由于北宋初期外患不断,边境局势紧张,因此朝廷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十分严格。韦骧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他在任职期间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这使他深受百姓爱戴,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官场经验。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韦骧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留恋之情的离别诗。诗人通过对丹阳山水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民众生活、政治状况的关注。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韦骧的人生态度和人文素养,也反映了北宋时期地方官员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