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人渊明采菊图

标题包含
和人渊明采菊图
渊明为米腰慵折,送酒人来却强颜。 今日东篱重采菊,只应醒眼对南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陶渊明因为腰疼不想弯腰去摘菊花,但送酒的人来了他不得不勉强露出笑脸。今天又在东边的篱笆旁采摘菊花,只是应该要清醒地面对南边的山峰。
去完善
释义
1. 渊明:指的是陶渊明。 2. 为米腰慵折:陶渊明在彭泽当县令时,曾有一回请假回家。彭泽县令的俸禄是五百石米,陶渊明把五百石米折算成钱,派小吏去收下。结果小吏背地里扣除了许多。陶渊明听说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弃官而去。此句化用此典,意味着陶渊明不为世俗所迫。 3. 送酒人:陶渊明喜欢饮酒,传说他在离家十里远的栗里掘了一口井,常从井中取水酿酒,称为酒泉。因此酒泉下又有酒仙祠,也称渊明祠。 4. 今日东篱重采菊:东篱,种菊之地,语出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 只应醒眼对南山:南山,庐山之南。此句意思是,面对庐山之南的景色,心境豁然开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陶渊明的形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采菊时的心情和感受。首句“渊明为米腰慵折”表现了陶渊明在采菊时的勤劳态度,虽然他的腰已经疲惫不堪,但他仍然坚持着。次句“送酒人来却强颜”则表达了陶渊明在面对朋友送酒时的喜悦心情,即使身体疲惫,也要露出笑脸来迎接朋友的关怀。 第三句“今日东篱重采菊”表明诗人是以陶渊明的形象自比,暗示自己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历程中,如同陶渊明采菊一样,不断地去挖掘生活的真谛。最后一句“只应醒眼对南山”则以景结情,诗人把目光投向了远方的南山,寓意着他将怀着清醒的头脑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人渊明采菊图》是宋代诗人赵戣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赵戣担任池州刺史,负责管理池州地区的政务和军事事务。他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官员,对陶渊明的诗歌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时代,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中原地区被金国占领。赵构在位时,对内采取保守政策,对外实行屈辱求和的策略,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然而,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却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生活,陶渊明成为他们心中理想的生活范本。 赵戣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身处宦海浮沉的无奈。他在诗中描绘了陶渊明采菊时的悠然自得,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了当时许多士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