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蝉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
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病弱的蝉儿飞不起来,在我掌中翻飞;
断翅的它依然努力振作,悲鸣的声音清晰而清越。
晶莹的露珠凝结在它的腹部,微小的尘埃不慎沾染了它的眼眸。
身旁的黄雀和鸢鸟都在觊觎它,心中怀有恶意。

去完善
释义
《病蝉》注释:
1. 病蝉:诗中的主体,指生病的蝉。
2. 掌中行:字面意为在手掌中行走,这里用来形容病蝉无法飞翔,只能靠近观察。
3. 拆翼:指蝉翅膀受损或断裂。
4. 薄:脆弱,不坚韧。
5. 酸吟:痛苦的鸣叫。
6. 尚:还,表示尽管病重但仍然能够发出清晰的叫声。
7. 露华:露水,这里指落在蝉腹部的露水。
8. 尘点误侵睛:指灰尘沾染了蝉的眼睛。
9. 黄雀并鸢鸟:比喻伤害病蝉的生物。
10. 害尔情:危害你的意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病蝉”为主题,寓意着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诗人通过对病蝉的描绘,展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无奈与辛酸。
首句“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生动地描述了病蝉无法自由飞翔的情状,传达出它的虚弱无力。而将病蝉引入诗人的掌中之境,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象征着人生命运的悲惨境地。
第二句“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表达了即使病蝉处于困境中,依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令人感慨。这一意象体现出诗人虽身处困境却坚持信念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通过描述病蝉身体上凝结的露珠以及眼中的尘埃,进一步表现出病蝉挣扎生存的现状。露珠象征着人生的艰辛困苦,尘埃则暗示了现实的纷繁复杂。
最后两句“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表达了周围的敌对势力时刻威胁着病蝉的生命。这种处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困境,更衬托出诗人坚韧不屈的品质。
整首诗以病蝉为主角,通过对病蝉遭遇的描绘,揭示了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富有哲理的画面,展现了人生的无尽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蝉》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病蝉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得志的哀叹和对社会的讽刺。据考证,此诗大约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
在这段时间里,贾岛经历了科举考试的不幸,他曾在长安应举,但因“喧嘈”而被黜落,这使得他对仕途产生了强烈的失望。此后,他过着清苦的生活,一度出家为僧,但并未真正断绝世俗之念。在这种人生际遇下,贾岛创作出许多感慨深沉的诗篇,如这首《病蝉》。
与此同时,唐朝社会正处于从盛世向衰落的过渡阶段。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士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这种情况下,贾岛通过描绘病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无奈,也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普遍的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