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别贾阁老

标题包含
留别贾阁老
熙朝侍从老堂堂,和气如春与物昌。 未见峨冠真楚越,思逢倾盖在潇湘。 放怀缱绻情何厚,忧世艰难话更长。 果有南山求问意,芷兰犹冀袭清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繁华的时代担任显要职务,与人为善犹如春天万物生长般旺盛。 还未看到那些具有卓越才能的楚国和越国人,却希望能在潇水和湘水之地与他们一见如故、相交甚欢。 抛开忧虑尽情交流感情是何等的深厚,关心国家大事的话会变得更加冗长。 如果真的有探访南山隐士的愿望,还是希望能传承芷兰那清新脱俗的芬芳。
去完善
释义
1. 熙朝:兴盛的朝代,此处指宋朝。 2. 侍从:指皇帝的侍从官员,这里指贾阁老。 3. 老堂堂:形象地描绘了贾阁老的年老德高。 4. 和气如春与物昌:形容贾阁老为人和善,使周围的人和事物都繁荣昌盛。 5. 未见峨冠真楚越:比喻贾阁老虽为官却仍保持平民本色,如同楚国和越国地区的百姓一样纯朴。 6. 思逢倾盖在潇湘:期待与贾阁老在湘江边相遇畅谈,抒发胸臆。 7. 放怀缱绻情何厚:表达作者对贾阁老的深厚感情。 8. 忧世艰难话更长:描述两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忧虑世事艰辛。 9. 果有南山求问意:引用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想要请教贾阁老的意愿。 10. 芷兰犹冀袭清芳:希望得到贾阁老的教诲,使自己品德高尚,如同芷草和兰花一样散发着清香。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首联描述了作者与贾阁老的交情及他们彼此之间的敬重。“熙朝侍从”指得是他们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表现出他们的地位显赫;“老堂堂”则突出了贾阁老气度非凡、德高望重。次句“和气如春与物昌”通过描绘和气的氛围,表现出二人关系融洽,如同春天的万物生长般繁荣昌盛。 颔联则表现了作者对贾阁老的人格品质的高度认可。“未见峨冠真楚越”意为虽未曾亲眼见过峨冠的贾阁老,但早已心向往之;“思逢倾盖在潇湘”则是表达对与他相见的期待。这里以“楚越”、“潇湘”借代贾阁老,更添一份敬意与亲切。 颈联表达了作者与贾阁老分别时的依恋之情。“放怀缱绻情何厚”形象地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离别时的伤感难以言表;“忧世艰难话更长”则表达了他们对国家时局的担忧,也突显了他们作为文人志士的责任担当。 尾联中,“果有南山求问意”借用典故暗喻作者渴望向贾阁老请教的心情;“芷兰犹冀袭清芳”则以芷兰比喻自己,表明希望自己能够继承贾阁老的清誉美德。整首诗既有对友谊的深情厚意,又有对国家社稷的关心忧虑,表达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别贾阁老》是南宋著名文人胡寅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胡寅(1160-1241),字明仲,祖籍江西南昌,出生于福建福州。他自幼聪明好学,成年后进入仕途,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等职。 在宋宁宗庆元年间,胡寅与贾似道等人在朝中共同辅政。然而,当时朝廷政治斗争激烈,胡寅因不愿迎合权臣而被贬谪。在离开京城前,胡寅写下了这首《留别贾阁老》。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金国对南宋的威胁日益严重,而国内矛盾也日益激化。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士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党派之争。在这种背景下,胡寅等人虽有志报国,却难以施展才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