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

标题包含
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
老去颇多病,苦寒摧折之。 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 蒲团稳附火,蓄缩如冻龟。 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 好花何时开,仲春以为期。 荣悴自相代,出处亦有宜。 天寒但深藏,日暖当游嬉。 强健不须喜,老死何必悲。 晓日升扶桑,莫还入崦嵫。 置之勿复道,理达心何疑。 及时且行乐,花边倾一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炎(1909年-2007年),原名王树声,字子龙,号雨田。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学者和艺术教育家,被誉为“书坛泰斗”。 王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年时常常疾病困扰,寒冷的天气更是折磨人。 厚重的衣袍并非不温暖,却难以保护瘦弱的身体。 坐在炭火边的蒲团上,身体蜷缩如同冻僵的乌龟。 西山的桃李已经落败,只剩下枯萎的树枝。 盛开的花朵何时再能绽放,期待仲春时节的到来。 生命的繁荣与衰颓自有交替,出场和退场也有合适的时候。 天气寒冷时只需深居简出,春日暖和时可以尽情游玩。 身体健康无需过于欣喜,老去的命运不必过分悲伤。 清晨太阳升起在东方,不要让它落入西山。 把这一切都放下不要再提,内心通达还有什么可以疑惑的呢? 抓住时机享受快乐时光,赏花之时不妨倒上一杯酒。
去完善
释义
1. 双溪: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县东北部的一条溪流,因为南北向的棠溪和东西向的源溪在此汇合,形成双溪而得名。 2. 西山:这里应该指的是金华的西华山。金华山是浙江金华地区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金华城以北约8公里处,又名西华山。 3.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太阳从扶桑树下升起,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这里比喻清晨的太阳。 4. 崦嵫:山名,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西南,这里被用来象征日落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是南宋诗人王炎的一首自述性诗作。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年迈体弱、疾病缠身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首联“老去颇多病,苦寒摧折之”,诗人以年老多病开篇,表现出自己在苦寒天气中生活的艰辛。接下来的“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和“蒲团稳附火,蓄缩如冻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防寒保暖的窘状。尽管条件艰苦,但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他在颔联中写到“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好花何时开,仲春以为期。”通过询问桃李花开的时间,表达了期盼春暖花开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的颈联“荣悴自相代,出处亦有宜”,诗人以自然界的荣枯交替现象为例,揭示了生活中起起落、悲欢离合的常态。这种思想在他的另一诗句“天寒但深藏,日暖当游嬉”中得到体现,即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关键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乐观。诗人最后在尾联中强调“及时且行乐,花边倾一巵。”表明在困境中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珍惜当下,享受当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是南宋诗人王炎的作品。王炎(1138-1218),字晦叔,号双溪,江西抚州人。他历任州县官、中书舍人、礼部尚书等职,有显著的政绩和诗名。王炎在淳熙末年辞官回乡,居住在江西的临川双溪,写下大量描绘农村风光的诗篇。 创作这首诗的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晚期,此时正值金兵入侵中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政治家,王炎曾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但壮志未酬。在辞官回乡后,他寄情于山水田园,以诗歌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王炎描述了初春时节的寒冷天气,以及自己长期未能来到双溪的心情。通过描绘农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不平之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