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弄雪
天与骚人景物宜,风流嘲戏恰相知。
长安道上吟诗罢,笑里骑驴缓勒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天与骚人":"天"在此处指自然界;"骚人"是指诗人。"天与骚人"即大自然赐予诗人们以创作灵感。
2. "景物宜":宜,合适;景物宜,意思是诗人遇到的景物和场合非常符合他们的情感抒发。
3. "风流嘲戏":"风流"指诗人的风采才情;"嘲戏"是开玩笑、嬉戏的意思。"风流嘲戏"形容诗人之间相互戏谑谈笑的风流潇洒状态。
4. "恰相知":"恰"表示刚刚好的意思;"相知"指的是诗人之间的相知相惜。"恰相知"意味着诗人之间的契合度恰到好处,他们彼此懂得对方的诗情画意。
5. "长安道上":长安是唐朝的都城,此处用长安代指繁华的都市。"长安道上"意指在繁华的城市街道上。
6. "吟诗罢":"罢"表示结束,"吟诗罢"指在道路上尽情地吟诵诗篇之后。
7. "笑里骑驴缓勒羇":"骑驴"在古代是指文人墨客出游的一种方式;"缓勒羇"则是慢慢驾驭马缰绳,让马儿慢行。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欢笑中骑着驴子缓缓前行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弄雪》是袁说友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篇。诗人以"天与骚人景物宜"开篇,表达了上天的眷顾和对诗人赋予的美景之间的和谐关系。接着通过"风流嘲戏恰相知"传递了诗人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亦有一种自我嘲弄的幽默感。
第三句"长安道上吟诗罢",诗人借用古时的"长安道"比喻他在雪地中的行旅,同时暗示了旅程即将结束。最后一句"笑里骑驴缓勒羇"则描绘了诗人一边笑看风雪,一边骑着驴缓缓前行的场景,表达出诗人悠游自在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弄雪》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金国对南宋边境的侵扰不断,政权内外交困。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袁说友却以非凡的诗才写下了许多赞美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弄雪情景的生动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他仍然能够在自然中找到乐趣和力量。
在这个时期,袁说友曾担任湖北漕举,后在官场浮沉多年。他在诗中表现出的豪放气质和乐观精神,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人世沧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矛盾性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