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酷吏

标题包含
酷吏
虐吏天资害物深,斯民无耻叹刑淫。 只凭豺虎贪残意,肯顺乾坤长养心。 骨肉尽将成怨府,君亲何以致薰琴。 终逢族灭令人快,智者为谋岂待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纯仁(1027年-1098年),字尧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范仲淹的儿子,与父亲同朝为官,有“父子双贤”的美誉。 范纯仁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上天赋予贪官恶行严重,百姓无奈哀叹法纪沦丧。 只仗着虎狼般的贪婪本性和暴戾恣睢,怎可能顺应天地间公正之道和善良之心。 家人故土都将成为他们的怨恨对象,他们怎么可能报答君王和双亲的恩情。 最终遭致满门覆灭令人拍手称快,这样的结局或许正是智者的谋略之中,根本不需要警示箴言。
去完善
释义
1. 酷吏:指以严刑峻法残害人民的官吏。 2. 虐吏:对人民施行残酷虐待的官吏。 3. 天资:天生的品质或性情。 4. 害物深:危害万物至深的程度。 5. 斯民:这些人。 6. 无耻:没有廉耻之心。 7. 叹刑淫:叹息严刑峻法的过度使用。 8. 豺虎:比喻贪婪残暴的人。 9. 贪残:贪婪残忍的行为。 10. 长养:滋养生长。 11. 薰琴:古代儒家的一种礼制乐器,象征和平与和谐。 12. 君亲:君主和国家。 13. 怨府:众人怨恨的对象。 14. 族灭:全家族被灭绝。 15. 智者为谋:有智慧的人为其谋划。 16. 箴:劝告、警告。
去完善
赏析
《酷吏》是南宋范纯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酷吏的丑恶行径和恶劣影响,表达出对受害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酷吏的强烈谴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等,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首联“虐吏天资害物深,斯民无耻叹刑淫”中,诗人首先描绘了酷吏的天赋秉性和他们的罪恶行径。一个“深”字形象地刻画出酷吏的恶毒程度,而“刑淫”则意味着他们用严刑峻法迫害无辜百姓。诗人用“斯民无耻”来形容受害者无奈悲愤的心境,表现出对民众的深深同情。 颔联“只凭豺虎贪残意,肯顺乾坤长养心”通过对酷吏形象的刻画,揭示了他们内心的贪婪与残忍。这里,诗人将酷吏比喻为豺狼虎豹,暗示他们本性的凶残无情。同时,诗人又通过“乾坤”来象征天地间的正义和公正,表达了酷吏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准则和社会公义,不可能长久存在。 颈联“骨肉尽将成怨府,君亲何以致薰琴”进一步展现酷吏造成的家庭破裂和亲情疏远。“怨府”即指民众对他们的怨恨和仇视。这句诗句表现了酷吏因贪婪残暴而使得家人反目、亲情疏远,揭示了酷吏行为的恶劣后果。诗人以此提醒统治者要关注民生疾苦,抑制酷吏的嚣张气焰。 尾联“终逢族灭令人快,智者为谋岂待箴”表达了诗人对酷吏终将受到惩罚的信念。一个“快”字体现了诗人对酷吏遭受报应的热切期待。同时,诗人指出,有智慧的统治者应该预料到酷吏的危害并采取措施制止,而非等到酷吏覆灭才去反思。 综上所述,范纯仁的这首《酷吏》以其凝练的语言、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酷吏的丑陋嘴脸和受害者的悲惨命运。全诗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酷吏的谴责,同时也暗含了对明智政治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酷吏》是宋朝范纯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述了贪官酷吏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腐败官员的愤怒谴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范纯仁正处于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的官场却充满了腐化和贪污现象。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秉性正直的政治家,范纯仁目睹了这些腐败现象,深感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唤醒人们的良知,推动社会公正和清廉。 范纯仁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在父亲的熏陶下,范纯仁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正直无私的品质。他在官场任职期间,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原则,关心民间疾苦,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然而,面对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他也感到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以诗人的身份,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