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山泉
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封寄野人家。
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汹涌如春的泉水从山洞流出,映着绚烂的晚霞,有心的村民用石头砌成平台,以便更好地欣赏这美景。在这个春天的日子里,我们在草堂里和僧人一起畅谈人生,然后自己去前面的溪流边采摘新鲜的茶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谢山泉:诗题,一作“悟真院”。
2. 决决:水流壮盛貌。
3. 春泉:春天的泉水。
4. 洞霞:指山洞中的云雾。
5. 石坛:用以祭祀的石头平台。
6. 封寄:封存寄托。
7. 野人家:指乡村百姓家。
8. 草堂:简陋的居所。
9. 留僧坐:留下僧人一同坐下。
10. 前溪:前面的溪水。
11. 茗芽:茶叶嫩芽。
去完善
赏析
《谢山泉》一诗以描绘泉水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首句“决决春泉出洞霞”中,“决决”形容泉水的奔流不息,“春泉”点明了季节和泉水的新鲜感;“洞霞”则营造出一种神秘、美丽的景象,令人向往。次句“石坛封寄野人家”中的“石坛”和“野人家”象征着远离喧嚣的隐逸生活,体现出诗人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接下来两句“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表明了诗人邀请僧人共度宁静时光的心愿,以及他亲自动手采摘茶叶招待客人的热情。整首诗在刻画泉水的同时,也传递出了诗人的个性及人生观,使读者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恬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山泉》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唐朝末年,大致在公元876年前后。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已出现诸多危机,包括宦官权力庞大、藩镇割据等。这些因素使得政治环境紧张,民不聊生。陆龟蒙目睹社会的动荡不安,内心深感忧虑。作为一位儒士,他决心以文学的力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现实的不满。
该段时间里,陆龟蒙科举落第,屡试不中,这无疑加重了他心中的悲凉和无奈。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对知识的渴求,追求文人的气节。他在江南地区的农村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通过种植茶园来维持生计。
在此背景下,陆龟蒙以“谢山泉”为题创作了这首诗。诗句赞美了泉水的纯洁无暇、源源不断的特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向往宁静美好、洁净无暇的生活愿景。他借泉水表达了对现实污浊的批判,以及对自然、对纯真生活的呼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