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标题包含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少年时曾游历全国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没有人知道那位道士去了哪里,我只能带着忧愁独自依靠在一两棵松树旁。
去完善
释义
青霭:淡淡的云气;飞泉:从高处奔泻而下的泉水。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访而不遇”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意境。开篇以“犬吠”点染山村的宁静,“桃花带露”则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春意。随后转入山林深处,“树深见鹿”凸显环境的原始与生机,“溪午不闻钟”又平添几分孤寂。接着笔锋一转,用“野竹分青霭”与“飞泉挂碧峰”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最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因未能见到道士而产生的淡淡哀愁。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脱俗,体现了李白早期诗歌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青年时期,彼时他尚在蜀中,常游历于山水之间,访仙问道。戴天山位于今四川江油,是道教名山之一。李白此行是为了寻访山中隐居的道士,然而未能如愿相遇。诗中描绘了他在山中所见清幽之景,以及寻人不遇后的惆怅之情。这次经历反映了李白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