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夕贫居

标题包含
秋夕贫居
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滔(840年-911年),字文江,号秋浦,唐朝末年进士,福建福州人。 黄滔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诗赋。唐懿宗咸通年间,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但因家贫未能赴任。后来,他在江西庐山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听闻音乐宴饮散场之后,骑马来到种满槐树的烟雾之中。豪富之家享受美食佳肴,而贫穷的百姓却只能回味粗茶淡饭。 孤独的灯火映照着独自低吟的人,墙上挂着的花儿凋谢了一半。天色昏暗得如同黎明时分,晨鸡啼鸣仿佛毫无意义。
去完善
释义
1. 听:聆听; 2. 歌:歌曲; 3. 桂席:指奢华的宴席; 4. 阑:结束; 5. 下马:指从豪华的宴席上下来; 6. 槐烟:指秋天的景象; 7. 腐粱肉:指豪门的奢侈生活; 8. 穷巷:指贫穷的巷子; 9. 思:思念; 10. 糠秕:指粗粮; 11. 孤灯:指一盏油灯; 12. 独吟:独自吟诗; 13. 半壁:指房屋的半边; 14. 秋花死:指秋天花朵凋谢; 15. 迟明:指黎明时分; 16. 亦如晦:比喻前途渺茫; 17. 鸡唱:指公鸡报晓; 18. 徒为尔:白白地这样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中的哀愁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人以“听歌桂席阑”开篇,描述自己在聆听音乐时感受到的欢乐氛围,然而这种快乐却无法掩盖诗人的内心苦楚。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豪门与穷巷的生活状况,强调了贫富差距的现实。在“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两句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孤独中吟咏,四周环境显得萧瑟凄凉,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助感。最后,诗人表达出尽管清晨来临,生活依然黯淡无光,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以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惆怅。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使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困苦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贫居》是唐朝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他晚年贫困生活的愁绪和无奈。以下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在唐末五代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作为文人,黄滔曾在官场有所建树,但因时局变动,晚年生活陷入贫困。这段时期,他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黄滔所处的时代,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政权逐渐衰弱。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曾积极建言献策,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容许他的理想实现。因此,他在晚年选择隐退,过着清贫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对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