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日苦短行

标题包含
白日苦短行
白日常苦短,无方使迟延。 始见出旸谷,忽已沈虞渊。 迫促于生人,无一能永年。 丰质成槁项,鬒发变华颠。 鸡鸣逐声利,夜分未遑眠。 奄化同草木,没没归重泉。 或复自超放,导引求神仙。 乔松在何许,亦若茫昧然。 必当实根祗,尘物皆弃捐。 德性贵纯正,文华在昭宣。 道与天地准,万古唯圣贤。 景行不可忘,抒情为此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文珦,字叔宝,号云外子。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释文珦出生于浙江杭州,年轻时曾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足迹遍布江南各地。他在游历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天的时间常常过得太快,没有方法可以拖延它。 刚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忽然已经落到了西方的虞渊。 生活忙碌急促,没有人能够永远活下去。 丰满的身体会逐渐衰老,黑发也会变白。 清晨鸡叫就开始追逐名利,晚上也不能好好休息。 最终化为尘土回归大地,默默无闻地长眠。 或许有人会想要超脱凡尘,追求神仙的生活。 然而神仙的踪迹在哪里呢,看起来也很渺茫。 必定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舍弃世俗的纷扰。 品德贵在纯正,文化需要发扬光大。 道义和天地一样长久,只有圣贤才能够领悟。 圣贤的品行值得尊敬和学习,我为他们写了一首诗来抒发情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旸谷:即日出之处,传说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2. 虞渊:古代传说中日落的地方。 3. 丰质成槁项:指身体因辛劳而消瘦。槁项,枯瘦的脖颈。 4. 鬒发变华颠:指头发花白。鬒发,黑发;华颠,白发的头顶。 5. 奄化同草木:指死亡。奄化,突然死去。 6. 重泉:黄泉之下,指死亡之地。 7. 乔松:高大的松树,这里喻指长寿的人。 8. 导引求神仙:通过修炼、养生等方式寻求长生不老。 9. 根祗:植物的主根,比喻事物的基础。 10. 昭宣:宣扬,展示。 11. 道与天地准:道和天地一样,是永恒的规律。 12. 万古唯圣贤:从古至今,只有圣贤之人才能真正领悟并遵循大道。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诗。诗人从日出的壮美景象写起,通过描绘人们繁忙的日常生活和衰败的自然现象,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接下来,诗人谈论了人们对于长生不老的美好向往,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坚信道德品质的纯正和人性的光辉才是永恒的。诗人最后提到要学习和敬仰古人,并借这首诗来表达自己深深的感慨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日苦短行》是南宋诗人释文珦创作的一首描绘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诗。这首诗以“白日苦短”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和无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释文珦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人生的哲思和对自然的赞美。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北方金朝的压迫。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开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时也对个人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诗的开篇便以“白日苦短”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暮云低渡水,新月半藏山”,以及人生百态,如“世事难常定,交情易变迁”,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在诗人所处的时代,人们对于人生和时间的理解往往与佛教的观念相契合。佛教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时间是无法控制的。因此,在面对这种生命无常的境况时,人们往往会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脱。这首《白日苦短行》正是诗人面对这种人生困境时所发出的感叹,也是对人们如何在短暂的人生中追求心灵安宁的一种启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