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硙于周尉
舂簸精粗期适口,老夫脱粟艰难久。
它山木臼才百金,四市营求辄无有。
愿惟仁者试咄嗟,要使赤脚治胜斗。
岂惟软饭慰无牙,亦冀糠粞及鸡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精心研磨筛选期盼能合口胃, 老夫日常吃的糙米已许久未能如愿。别处的木制石磨价格只需百金, 四处寻找却总是无果。恳请有爱心的人士伸出援手, 让那些贫困的人也能吃上白米饭。这不仅能让无牙的老者吃上一口软饭满足温饱, 同时也希望糠粞之类食物能惠及到鸡和狗。
去完善
释义
1. "求木硙于周尉":这里的"周尉"指的是一个名叫周尉的人。"求木硙"则是请求周尉帮忙寻找木硙,即一种用来研磨谷物的手工工具。
2. "舂簸":指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的过程。"精粗"指加工的精细程度。
3. "老夫脱粟":"老夫"是诗人自称;"脱粟"是指去掉稻壳,只取糙米。这里表示诗人自己生活的贫困。
4. "它山木臼":指的是从其他地方购买的木臼。
5. "四市营求":"四市"是指四个市集,也就是到各处去寻找购买。
6. "愿惟仁者试咄嗟":"仁者"是对周尉的尊称;"试咄嗟"是说希望周尉能尝试帮忙找到木硙。
7. "赤脚":指普通百姓。
8. "治胜斗":"治胜"是一种木制的容器,用于储存粮食;"斗"是它的量词。
9. "软饭":指易于咀嚼的食物。
10. "糠粞":指粗糙的饭食。
去完善
赏析
《求木硙于周尉》是南宋诗人胡寅创作的一首表达民生疾苦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胡寅以粮食加工工具“木硙”的缺乏为背景,揭示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困苦。首先,他描述了舂簸粮食的精细程度,以及他期待的简单餐食——老夫的脱粟(糙米),以此来表现百姓的艰难生活。接着,他提到在其他地方出售的木臼价格高昂,而四处寻找却难寻踪影,以此暗示了贫困的现实。然后,胡寅恳请有仁心的官员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来帮助百姓拥有治理胜利的能力。最后,胡寅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能让无牙的老者得到柔软的饭食安慰,还能让鸡狗等动物也能吃上糠粞。这首诗通过描绘缺粮少食的社会现象,呼吁有能力的官员关心民间疾苦,展示了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的高尚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求木硙于周尉》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胡寅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胡寅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较为丰富。他出身书香门第,曾历任州县官职,后辞官回乡,潜心研究学问。在这一时期,胡寅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同时也积极参与地方政务,为百姓办实事。在《求木硙于周尉》一诗中,他以自己亲身经历为背景,向周尉请求修建木硙,以解决当地百姓舂米之难。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虽然政治相对清明,但仍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如农田水利设施的缺乏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生活。因此,胡寅作为一名关心民生的地方官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民生的关切之情。
综上所述,《求木硙于周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中期,胡寅在此时担任地方官员,关注民生,为解决百姓生活难题而向周尉请求修建木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