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立春

标题包含
立春
底处春来早,依依傍日华。 年光随宝胜,阳律犯鸣笳。 冰沼应潜坼,风枝已自斜。 江南无驿骑,何计赏梅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定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状元,进入官场。历任翰林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得早,依恋着阳光。 时间随着胜景而流逝,阳律在悠扬的笳声中度过。 冰封的湖面应该开始融化,风中的枝条已经摇曳生姿。 江南没有驿站和骑马的人,怎么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梅花呢?
去完善
释义
底:即“抵”,此指到达。 处:地方,地点。 年光:一年的时光。 宝胜:祥瑞的象征物。 阳律:古代音乐中的律吕。这里借指春天的乐声。 鸣笳:用胡笳演奏的音乐。 冰沼:冬天的池塘。 驿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立春》诗,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底处春来早”一句说明春天来得较早,接着用“依依傍日华”进一步描写春日的阳光温暖。紧接着的“年光随宝胜,阳律犯鸣笳”则通过象征手法,暗示着春天已经来临。 诗人描绘的春意中,不仅有“冰沼应潜坼”这一生动的景致,更有“风枝已自斜”的自然变化。这里的“风枝”意指随风摇曳的树枝,预示着春天的生机勃勃。 然而,在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江南无驿骑,何计赏梅花。”这里透露出诗人无法亲自去欣赏美丽的梅花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春日里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春》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5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宋庠(991年-1066年),初名寿春,字公序,祖籍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人,后迁居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他少年时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擅长诗词歌赋,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曾担任官职,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地方。他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在《立春》这首诗歌中,宋庠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诗句中的“花信风”和“卖饧人”都是春天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