渰渰
渰渰轻云弄落晖,坏簷巢满燕来归。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轻的云彩飘荡在夕阳下,破旧的屋檐上燕子已经归来。春风吹过小园里的桃花和李花,却只见杨花在自由自在地飞扬。
去完善
释义
1. 渰渰:云雾弥漫的样子。
2. 落晖:夕阳的余晖。
3. 坏簷:破损的屋檐。
4. 小园:作者家中的小花园。
5. 李桃:指桃树和李树。
6. 东风:春风。
7. 杨花:柳絮。
去完善
赏析
《渰渰》是北宋诗人王令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轻云、落晖、燕归巢、桃李花开以及杨花飘飞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人以“渰渰”为诗题,既表达了春天的湿润感,又暗示了诗人的心境。
首先,诗的第一句“渰渰轻云弄落晖”描绘了一幅轻盈的云朵在夕阳下翻腾的景象。这里,“渰渰”一词形象地表现了云朵的轻盈和湿润,而“落晖”则突出了夕阳的美景。这一句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也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着,第二句“坏簷巢满燕来归”描绘了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的场景。这里的“坏簷”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使得旧房子得以修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巢满燕来归”则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这一句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画面,使其更具生活气息。
紧接着,第三句“小园桃李东风后”描述了桃花和李花在春风吹拂下的盛开景象。这里的“小园”和“桃李”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而“东风后”则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这一句通过对桃花和李花的描绘,使春天更加绚烂多彩。
最后,第四句“却看杨花自在飞”描绘了杨柳絮在春天里自由飘飞的情景。这里的“杨花”象征着春天的轻盈与飘逸,而“自在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一句通过描绘杨柳絮的飘飞,使春天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渰渰》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渰渰》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描绘暮春景象的七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8年左右,即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诗歌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王令(1032-1059)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浙江杭州地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幼年时家境贫寒,但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然而,他的生命却非常短暂,年仅27岁就因病去世。
在《渰渰》这首诗中,王令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和人生的感慨。诗中的“渰渰”是指水波荡漾的样子,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不息。同时,暮春时节的景色也象征着生命即将走向终结,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