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松老弟同上伯兄冢

标题包含
和松老弟同上伯兄冢
鹡鸰原上思何穷,排遣新愁酒有功。 不见老松孤晚岁,忍看宿草又春风。 危亭徙倚前峰碧,归路迟回夕照红。 谁谓死生真永诀,会应相对梦魂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虞俦(1078-1143),字寿老,南宋词人,浙江慈溪人。 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过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地方官职。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原野上思念之情无穷无尽,借酒消愁也有一定作用。看不到那孤独的松树度过晚年的时光,只能忍受看到春草重生。在险峻的小亭子前,回首眺望前方的山峰碧绿,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归路上,显得那么迟缓徘徊。谁说生死之间真的无法再相见,或许我们会在梦境中再次相会。
去完善
释义
1. 鹡鸰:水鸟名,喻指兄弟; 2. 原上:此处的“原”指的是墓地所在的地方; 3. 排遣:排除、消除的意思; 4. 新愁:这里的新愁是指对亲人的哀思之情; 5. 有功:在这里表示效果、作用; 6. 老松:比喻年长的兄长; 7. 宿草:隔年的草,借指墓草; 8. 前峰:指坟茔所在的山峰; 9. 徙倚:徘徊,流连; 10. 迟回:犹豫,踌躇; 11. 谁谓:谁能说; 12. 永诀:永远离别; 13. 相对:在此是表示相互对望之意; 14. 梦魂中:指在梦中。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五言诗《和松老弟同上伯兄冢》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开头两句“鹡鸰原上思何穷,排遣新愁酒有功”,表达了诗人在鹡鸰原上无尽的思念之情。诗人用酒来排解心中的愁绪,但同时也暗示了愁绪无法完全消散。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孤独的画面:“不见老松孤晚岁,忍看宿草又春风。”在这里,老松象征着逝去的亲人,而宿草则代表墓地。诗人表示,虽然岁月更迭,但心中那份思念之情却越发沉重。 随后,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进一步表现了内心的情感:“危亭徙倚前峰碧,归路迟回夕照红。”诗人站在亭子中,眺望着远处的山峰,夕阳下的归途显得格外美丽。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蕴含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生死的豁达态度:“谁谓死生真永诀,会应相对梦魂中。”他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因此,他相信在未来,自己与逝去的亲人仍能在梦中相聚。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松老弟同上伯兄冢》是南宋诗人虞俦于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所作。这一年正值南宋中期,国家内外忧患不断,尤其是金人入侵使得南宋民众生活困苦。 此时的虞俦虽已在朝为官,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他的长兄早逝,这使得他与兄弟之间更加珍视彼此的亲情。在这首诗中,虞俦以和松老弟同上伯兄冢为引子,表达了他们二人对亡兄的深切悼念,以及对亲情的珍惜。 诗中的伯兄冢指的是他们的长兄之墓,和松则是指他们的弟弟,而“老弟”则是他对自己的称呼。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战乱时期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亡兄的思念之情。在这一年里,虞俦还为亡兄写了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兄长的深深哀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