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之作诗讥仆沉浮于酒次韵答之
颓俗不可挽,我思陈孟公。
胸中一噫气,浩荡沧海东。
初余亦拙谋,堕身尺度中。
昔为吾家驹,今为客子蓬。
人生百年耳,过鸟欻无踪。
何至自矛盾,身与众敌逢。
仲尼固玄圣,道大自不容。
落落少年场,谁复识吕蒙。
古今一丘貉,同赴三尺封。
乃知常满尊,慰藉吾人穷。
君诗苦相厄,欲抗辄丧雄。
但恐百钱债,负我葛陂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气难以回转,我想起了陈孟公。
心中有一股豪气,如同浩荡的大海涌向东方。
最初我也曾经谋划不善,困在规矩之中。
过去我是家中的千里马,如今却成了浪荡天涯的游子。
人生不过百年,就像飞鸟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把自己置身于众敌之间呢?
孔子固然是圣人,但他的道行广大无人可比。
空荡荡的少年时光,谁能理解吕蒙的醒悟?
古往今来的人们都是同类,一起走上了黄泉路。
所以我知道这世界的无常,抚慰着我们的贫瘠心灵。
你的诗歌苦苦困扰着我,想要抵抗却总是丧失信心。
我只担心那欠下的一百块钱,会让我这条蛟龙受到拖累。
去完善
释义
1. 陈孟公:指东汉陈遵,字孟公,性嗜酒。
2. 胸中一噫气,浩荡沧海东:即“浩荡乾坤大,心中一噫歌”的倒装句式,表示诗人内心的广阔与豪放。
3. 昔为吾家驹,今为客子蓬:比喻由盛转衰,失去依靠。
4. 欻无踪: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5. 身与众敌逢:指自己置身于众人之中。
6. 仲尼固玄圣,道大自不容:仲尼,孔子;玄圣,极为高尚、圣洁的人;道大,道德至高无上。
7. 落落少年场,谁复识吕蒙: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出身贫贱。
8. 一丘貉:同类,出自《汉书·杨恽传》,意为人与人之间皆无差别。
9. 三尺封:古代坟墓上封土的高度,意为生死之事。
10. 常满尊:一种酿酒容器,此处比喻永恒的美好事物。
11. 慰藉:安慰,使心情安宁。
12. 相厄:互相折磨。
13. 欲抗辄丧雄:想反抗却无力抗衡。
14. 百钱债:借指微小债务。
15. 负我葛陂龙:葛陂,在江苏盐城,相传周处曾在此斩蛟除害;葛陂龙,指被误认为作恶多端的周处。
去完善
赏析
《立之作诗讥仆沉浮于酒次韵答之》赏析:
本诗通过对陈孟公的追思,表达出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诗人以“颓俗不可挽”开篇,暗示了世俗的无奈和无法挽回的现实,进而引导读者进入他内心的思考。他用“胸中一噫气,浩荡沧海东”来形容自己的豪情壮志,展现了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胸怀大志的坚韧品质。
接下来,诗人通过讲述自己从家驹变为客子蓬的过程,反映了他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变化与挑战。他以“人生百年耳,过鸟欻无踪”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随后,他借“何至自矛盾,身与众敌逢”来批评那些因为欲望而陷入困境的人,体现出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引用了孔子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他通过描述“古今一丘貉,同赴三尺封”的现象,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人心的险恶。同时,他还以“乃知常满尊,慰藉吾人穷”表达了诗歌作为精神寄托的重要性,流露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
最后,诗人回应对方的质疑,表示虽然对方在诗歌上与自己争辩,但他并不会因此失去自信。他用“但恐百钱债,负我葛陂龙”来表达自己对才华的信心,展示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傲然的风骨。总之,整首诗情感深沉,格调高昂,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之作诗讥仆沉浮于酒次韵答之》是宋代诗人饶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饶节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曾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但在靖康之难后,选择放弃仕途,出家为僧。他在禅宗佛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僧。然而,尽管他已经出家,但内心的忧虑和惆怅并未完全消除。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刚刚建立,国家处于动荡之中。金兵南侵,国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饶节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人生际遇深感忧虑。这种情绪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