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久雨不晴,戊在丙丁。 通身泥水,露出眼睛。 且道是什么眼睛,林间泥滑滑,时叫两三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持续下雨未见晴天,在阳光下沐浴着。全身都被雨水打湿,只有眼睛还能露出来。这是什么样的眼睛呢?它穿梭在树林中,在泥泞的路上滑行,不时地发出两到三声鸣叫。
去完善
释义
《偈》注释: 1. 久雨不晴:指连续下雨很长时间都不放晴的天气状况。 2. 戊在丙丁:这里暗示诗人在谈论天干地支中的"戊"年或季节。在天干中,戊排在第五位,而丁排在第四位;同时,五行为土,而四行为火。这句可能表示诗人期待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因为晴天意味着旺盛的火焰和光明。 3. 通身泥水:形容全身沾满泥水的状态,反映了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4. 露出眼睛:即使浑身泥泞,也要保持清醒的观察力,注意环境的变化。 5. 且道是什么眼睛:这是一个反问,要求读者思考为什么在这般恶劣环境下诗人还能保持清晰的视野,展示出坚定的心态。 6. 林间泥滑滑:描述树林间道路泥泞,行走困难。 7. 时叫两三声:意为不时地发出三两声呼喊,可能是诗人呼唤同伴或者抒发内心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景象,表达了作者禅宗佛学的精神境界。首句“久雨不晴,戊在丙丁”意味着在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中,作者仍在修行悟道。接下来的两句,“通身泥水,露出眼睛”描绘了作者的修行形象,虽然全身湿透,但他依然保持清醒的目光。 接下来的问句“且道是什么眼睛”,则引发了读者对于这一精神境界的思索和体验。最后的两句“林间泥滑滑,时叫两三声”以动静相间的画面收尾,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立体,展现了作者禅宗修炼的心灵状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是明朝时期诗人释如本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初期,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也伴随着战乱、政治斗争和思想文化的冲突。 释如本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同时也见证了民间的疾苦。这些经历使他对于人生的无常有了深刻的体悟,从而创作出了许多寓意深远、富有哲理的诗篇。 在明朝初年,佛教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儒家思想的复兴和道家文化的兴起,佛教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如本坚持宣扬佛法,以诗歌的形式传播禅宗的智慧,表达了他对人生、宇宙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