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别周宪使

标题包含
送别周宪使
春风浩荡龙泓口,逢逢船鼓惊雷吼。 皇华使者捧征书,万里飞帆上南斗。 岷峨上下十六城,后先持节知几人。 公来非争赫赫名,止水何曾风浪生。 腕里权衡一丹笔,与天通处惟钦恤。 孰知疾恶有刚肠,乃似霜空鹰隼击。 挠之不浊澄不清,渠自好丑吾何心。 蔽以一言仁者勇,嗜欲浅者天机深。 畴昔声华塞穹壤,旰食遥知渴忠谠。 纷纷鳅鳝困掇拾,纵壑之鳞多漏网。 公归便合横南床,或袖谏纸朝明光。 好将外台督奸手,锄却廿年荆棘荒。 功名时来宁我贷,不朽之传轩冕外。 揽辔埋轮自一时,至今日月炳前载。 才踈意广一腐儒,青冥倚公借吹嘘。 病卧锦江八十日,出门搔首空踟蹰。 西南望远长安日,寒隽陆沉几千百。 乞与开陈政事堂,更把夹囊细收拾。 军兴料须色目繁,师老力屈民烦冤。 养疽一朝思溃裂,庙谋得不忧本根。 三年福星耀参井,爱士如渴民如命。 只今归觐太微庭,勿忘棠郊日延颈。 腐儒州县甘浮沉,肮脏羞作附骥蝇。 伫公入和南风琴,磨崖大书颂中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公许(1205-1279),字季与,号沧州,南宋官员、文人。他出生于浙江金华人,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程公许在南宋理宗时期步入仕途,历任国子正、太常博士、秘书郎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日盎然在龙泓口,响亮的船鼓声犹如雷霆般震撼人心。 皇帝的使者捧着出使文书,扬帆起航驶向南方。 在四川的岷山、峨眉山麓,先后共有十六位守城的官员,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存在的呢? 您来到这里并非为了追求赫赫名声,心如止水,不起波澜。 您的手腕里掌握着一支像天平一样的笔,一切公平公正是您所坚持的原则。 谁知道您有一颗正直的心,像鹰隼一样抗击邪恶。您的人品就像清澈的水,无论污秽还是美好,都不会让您动容。 用一句话概括您的品质,那就是仁爱而有勇气。您的欲望简单纯粹,所以您能洞察世界最真实的一面。 过去的日子里,您的声名远播,您在遥远的国度也能听到忠诚的意见。您对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过了那些只会摇尾乞怜的小人。 您回到朝廷就应该坐上高位,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功名利禄不是我能给予的,但我会为您留下永远光辉的历史。您为民请命的光辉事迹将会照亮历史的长河。 我是一个能力不足但胸怀大志的文人,我希望能依靠您来实现我的理想。我在锦江边因病卧床八十天,走出家门只能无奈地徘徊。 在遥远的西南边陲,我看到老百姓生活困苦,求您能在政府的决策会议上,替百姓说说话。 战乱时期,军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士兵疲惫不堪,民众怨声载道。病灶一旦发作就会危机到国家的根本。 希望您在朝廷能够关注民生,让百姓感受到爱和关怀。您如今已经回到了皇宫,不要忘记百姓的期待。 我这样的书生,甘愿在州县做个小官,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期待着您弹奏的和风之琴,让国家重现繁荣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龙泓:浙江杭州龙井山之龙泉,为杭州八大水景之一。 2. 皇华使者:指周宪使。 3. 万里飞帆上南斗:指南方城市。 4. 岷峨:指四川,“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峨嵋山脉在四川境内。” 5. 后先持节知几人:形容出使的人很少。 6. 止水何曾风浪生:止水无波,比喻平静的生活。 7. 腕里权衡一丹笔:衡量正义。 8. 与天通处惟钦恤:强调天理和人情的关系。 9. 孰知疾恶有刚肠:表达对正直之士的敬佩。 10. 霜空鹰隼击:描绘勇敢的形象。 11. 挠之不浊澄不清:表示坚持原则,不受诱惑。 12. 蔽以一言仁者勇:认为仁慈之人勇敢。 13. 嗜欲浅者天机深:说明清心寡欲才能洞察事物的真相。 14. 旰食遥知渴忠谠:表明对忠诚直言的人的渴望。 15. 纵壑之鳞多漏网: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比喻能人志士被埋没。 16. 公归便合横南床:指周宪使回归朝廷任要职。 17. 外台督奸手:监察官员。 18. 揽辔埋轮自一时:出自《后汉书·马融传》,意为整顿朝纲。 19. 至今日月炳前载:称赞周宪使功绩显赫。 20. 青冥倚公借吹嘘:表达对周宪使的尊敬和期望。 21. 乞与开陈政事堂:请求让周宪使担任要职。 22. 养疽一朝思溃裂:指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爆发。 23. 庙谋得不忧本根:提醒治国需从根本着手。 24. 福星耀参井:参、井皆为星宿名,此句寓意国家兴旺。 25. 爱士如渴民如命:表示对人民和人才的关爱。 26. 只今归觐太微庭:指周宪使回京述职。 27. 勿忘棠郊日延颈:提醒他不要忘记人民的热切期盼。 28. 腐儒州县甘浮沉:诗人自嘲自己在地方任职时的无所作为。 29. 肮脏羞作附骥蝇:表达不愿随俗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30. 伫公入和南风琴:期待周宪使能够施展才华,调和南北矛盾。
去完善
赏析
《送别周宪使》是南宋诗人程公许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周宪使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周宪使崇高品德的赞美。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周宪使的才华和成就;第二部分表达了对周宪使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对国家的期望。 首先,诗人通过“春风浩荡龙泓口”等诗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周宪使的气概和风度。接下来,诗人通过“公来非争赫赫名”等诗句,表达了周宪使淡薄名利的品质。此外,诗人还通过“畴昔声华塞穹壤”等诗句,赞扬了周宪使过去的辉煌成就。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他对周宪使未来的担忧。他担心周宪使在官场上受到排挤,希望他能保持自己的品质,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希望周宪使能带领国家走出困境,实现中兴。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的赤子之心。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周宪使的高尚品质和伟大事业,令人叹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别周宪使》是南宋诗人程公许于淳祐五年(1245年)为送别好友周宪使所作。 淳祐年间,南宋朝廷内外交困,面临金兵入侵和内部腐败问题。此时,程公许任史官,他关注时政,关心民生,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逢金兵南侵之际,南宋朝廷对抗金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激烈。在这关键时刻,程公许的好友周宪使被任命为出使金国的使臣。 作为爱国志士,程公许在送别诗中对友人周宪使寄予厚望,期望他能为国家争光,力挽狂澜。同时,诗人也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时政的不满。在诗中,程公许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种情感深沉而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