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湖边

标题包含
湖边
湖边开到木芙蓉,攘尽荷花十里红。 红蓼莫慙颜色浅,荣枯同是一秋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棐(1209-1264),字忱父,号竹屋,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天台,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 许棐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朋友,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往来。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并不热衷于官场生涯,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湖边的木芙蓉盛开,映衬得十里荷花都失色了。 别因为红蓼的颜色较淡而觉得羞愧,它们在秋风中同样经历了繁茂和枯萎的过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湖边:这里指具体某处湖边的景色。 2. 木芙蓉:植物名,又称“芙蓉”、“木莲”等,秋季盛开。 3. 攘尽:排挤掉,使得其他事物失去优势地位。 4. 红蓼:蓼科植物的一种,开红花。 5. 莫惭:不羞愧,不要自卑。 6. 荣枯:植物的生长与枯萎,比喻事物的兴盛与衰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的诗。诗人在湖边看到了盛开的木芙蓉,它们的美丽让周围的荷花都显得逊色。然而,诗人又提到了红蓼,这种植物虽然颜色较淡,但它和荷花、木芙蓉一样,都在秋风中展现出自己的美。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壮美,同时也揭示了万物平等的生命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边》是南宋诗人许棐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在诗人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间许棐身处江湖之远,远离朝廷的纷争,以隐士的身份寄情山水之间。 诗人许棐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国运衰微的历史时期。南渡后,南宋朝廷在偏安一隅的临安建立行在,但是金人屡屡南下侵犯,让百姓生活在忧虑和恐慌之中。诗人眼见民生疾苦,心生悲悯之情,希望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在这个特殊时期,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一种出世的思想。他们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希望能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个人的价值。然而现实却让他们感到无能为力,于是转向道家思想,寻求心灵的慰藉。诗人许棐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