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
岂曰无衣,不能素裳。
缝齐有锵,直韨以方。
岂曰无衣,不能素履。
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
素裳戋戋,谁涉不褰。
素履几几,谁涉不止。
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
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
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
尔我目矣,何为而眊聪亦云听,曾莫有告。
谋及于道,佛且讪以笑。
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
以我有常,从尔罔极。
翩翩者舟,在河之涘。
人待不至,亦以自济。
嗟尔君子,归欤予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不要说没有衣服穿,只要把白衣缝得整齐就行了。
鞋子总是有的,只要勤洗就不会脏。
谁说没有新衣服?只要你自己不去碰它。
谁说没有新鞋穿?只要你时刻注意着它。
纯白的衣裳,有谁能够保持完整?
干净的鞋子,有谁能够不停止前行?
最初是为了什么,我坚持自己的原则。
厌恶我的无法跟从,只好假装恭敬。
现在既然已经展示出我的力量,众人却心怀鬼胎。
诋毁我来提高自己的品德,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们已经看清楚你的真面目了,为什么要这样犯糊涂呢?
你总是善于诡辩,却把别人都当傻子。
说什么白的可以变成黑的,或许也可以变成红的。
行动何必非要踏着足迹,花言巧语只会弄巧成拙。
就让我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再受你的迷惑。
那轻快的船只,停泊在河边。
人们都在等待着它,希望能带自己度过困境。
叹息那些所谓的君子们,希望你们能早日悔悟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无衣:没有衣服。这里指生活贫困。
2. 素裳:白色的衣裳。
3. 缝齐:缝纫整齐的衣物。
4. 直韨:古代朝服上的蔽膝。
5. 絇:鞋子上的装饰。
6. 素履:白色的鞋子。
7. 戋戋:华丽的样子。
8. 褰:撩起。
9. 几几:繁多的样子。
10. 睢盱:张目直视。
11. 慝慝:恶毒的样子。
12. 毁予:诋毁我。
13. 曾莫:竟然不。
14. 尔我目矣:你们看着我。
15. 眊聪:眼睛看不清。
16. 佛且讪以笑:讽刺嘲笑。
17. 谓白盖黑:把白色当作黑色。
18. 或者:或许。
19. 赤:红色。
20. 巧言以成迹:用花言巧语来达到目的。
21. 以我有常:因我始终如一。
22. 从尔:跟随你们。
23. 罔极:无穷无尽。
24. 翩翩者舟:轻盈的船。
25. 涘:水边。
26. 自济:自我救助。
27. 嗟尔君子:叹惜你们这些有道德的人。
28. 归欤予迟:归来吧,我等待你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作者是宋代的王令。诗的开头“岂曰无衣,不能素裳”描绘出一幅服饰简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坚守内心的高尚情操。接下来“缝齐有锵,直韨以方”则意味着诗人在严峻的社会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正直和尊严。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到“素履几几,谁涉不止”,透露出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进步,尽管困难重重却始终没有放弃。然后“我推我宗”的表述,展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随后,诗人又以“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表达了他对那些奸佞小人的鄙视和愤怒。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描述了群心匿慝、毁予以自德的现象,批评了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诋毁别人、不肯承认错误的人。接着“尔我目矣,何为而眊聪亦云听,曾莫有告”,诗人揭露了这些人心目中的黑暗面,以及他们为了追求名利而丢弃了良知和正义。
之后,诗人进一步批判了那些“谋及于道,佛且讪以笑”的小人,讽刺了他们表面上的道德仁义其实只是伪装,内心充满了虚伪和狡诈。最后“以我有常,从尔罔极”,诗人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尽管社会环境复杂纷扰,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会随波逐流。
整首诗歌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道德品质的执着坚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诗人王令在晚年写下了这首《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8年,即宋仁宗庆历年间。
王令在此时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诸多坎坷。他在年轻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放弃科举,进入官场成为一名小吏。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始终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黄任道等人,他们共同探讨时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外患频繁,民生疾苦严重。面对这一现实,王令深感忧虑。他希望以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的觉醒,为国家尽一份力。这首《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表达自己对朋友思念和对国家忧虑的情感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