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如同空旷的江水,星星犹如波光粼粼,时不时会有晶莹的露水洒落在圆润的荷叶上。我一生都渴望过真实而隐逸的生活,今晚的心情却倍感沉重。大概是厌烦了繁忙的酒宴生活,始终都想认真地学习渔民歌唱的生活。就算没有名气和地位,也可以轻松地离去,甚至愿意用官服换来垂钓的蓑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韩偓(约842年~923年):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2. 天似空江星似波:形容天空如同没有边际的江河,星星就像波光粼粼的水面。
3. 珠露:晶莹剔透的露水。这里指的是荷叶上的露珠。
4. 圆荷:指荷叶。圆指形状,荷指荷花或荷叶。
5. 平生踪迹慕真隐:这句话是说作者一生都喜欢追求隐逸的生活。
6. 此夕襟怀深自多:表达出此时作者内心的情感非常深沉。
7. 格是厌厌饶酒病:“格是”表示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厌厌”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饶”为富余之意,整句话是说大概是因为喝酒过量导致身体不适。
8. 终须的的学渔歌:表示最终还是需要学习渔人的歌唱方式,即过隐逸生活。
9. 无名无位堪休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没有地位和名声,但也可以休息不做事了。
10. 犹拟朝衣换钓蓑:表示自己打算放弃官服,换上渔民的钓蓑,过上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夜坐》是一首描绘寂静夜晚与诗人心境的诗歌。开篇两句“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夜景图,星星点点的露珠洒在荷叶上,使得夜色更加迷人。
接下来的诗句“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向往隐居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然而,现实中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无奈,“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表达出诗人对酒病的厌恶以及渴望学习渔歌的心情。
最后两句“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身份地位的思考,他感叹自己虽然无职无权,但也许这正是能够放下世俗名利,过上清静生活的机会。因此,他准备抛弃朝衣,换上钓鱼的蓑衣,投入到他所向往的隐逸生活中。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晚唐著名诗人韩偓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公元901年前后,其时唐末政治腐败,战乱频仍,民生疾苦,外忧内患。诗人忧国忧民,深感“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危局,并决心“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身许国,拯救时艰。
在此之前,韩偓曾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后因触怒宦官被贬为濮州司马。在流离之中,韩偓感慨万分,写下了一系列诗篇,表现了他的豪放气概和忧国之心。这首《夜坐》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诗人在描述自己孤寂心境的同时,也表现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以“影落霜林”比喻国家的衰败,以“乌啼月落”暗示政局的黑暗,以“天地皆昏”象征社会的混乱。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诗人的报国壮志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