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言怀
风透疏帘月满庭,倚栏无事倍伤情。
烟垂柳带纤腰软,露滴花房怨脸明。
愁逐野云销不尽,情随春浪去难平。
幽窗谩结相思梦,欲化西园蝶未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满庭院,轻风吹动着稀疏的窗帘。我倚着栏杆,心中却满怀惆怅。
柳树枝条低垂,如女子纤细的腰肢,烟雾笼罩在周围,显得更加柔美。花朵上沾满了露水,犹如女子的脸庞,显得楚楚动人。
忧愁如同飘散的云朵,无法完全消散;情感如同春天的波浪,无法轻易平息。在这寂静的窗前,我陷入了深深的思念,渴望化作一只蝴蝶,飞到那西园之中,却无法实现。

去完善
释义
《春夕言怀》是一首描绘春日傍晚情感的古诗。以下是各句注释:
1. 风透疏帘月满庭:“风”指微风;“透”表示穿过;“疏帘”是一种稀疏的竹帘;“月满庭”代表月光洒满庭院。这句描述了春风透过疏帘吹过,月光照亮庭院的景象。
2. 倚栏无事倍伤情:“倚栏”是倚靠栏杆的动作;“无事”意为没有特别的事情;“倍伤情”表示加倍悲伤的情感。这句表达了诗人倚在栏杆上,因内心空虚而更加伤感的情感。
3. 烟垂柳带纤腰软:“烟”指烟雾;“垂柳”下垂的柳树;“带”指的是柳枝;“纤腰软”形容纤细柔软的腰肢。这句描绘了烟雾中的垂柳和随风飘动的柳枝。
4. 露滴花房怨脸明:“露”指露水;“滴”表示滴落;“花房”即花苞;“怨脸明”形容花瓣上带着泪珠的脸庞依然明亮。这句描述了露水滴落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的景象。
5. 愁逐野云销不尽:“愁”指忧愁;“逐”表示追逐;“野云”指郊野的云朵;“销不尽”表示无法完全消除。这句表示诗人的忧愁如同追逐野云的云朵般无法消散。
6. 情随春浪去难平:“情”指情感;“随”表示随着;“春浪”指春天的波浪;“去难平”表示难以平息。这句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如同春浪般起伏不平。
7. 幽窗谩结相思梦:“幽窗”指静谧的窗户;“谩”表示漫无目的;“结”表示建立;“相思梦”指与亲人或爱人相见的梦境。这句描写了诗人试图在宁静的窗户前构建一个寄托相思之情的梦境。
8. 欲化西园蝶未成:“欲化”表示想要变成;“西园”指西方的园林;“蝶未成”表示还未变成蝴蝶。这句表明诗人尚未完成由人化蝶的心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首联通过风、月、倚栏等元素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略带伤感的氛围。颔联则以“烟”、“柳带”、“露滴”等词语勾勒出春天的生机与诗意,同时亦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怨。颈联中的“愁”和“情”是诗人内心的情感投射,它们如同野云般飘散在春天的大地上,又如同春浪般汹涌不息。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在幽窗中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化为西园里的蝴蝶,但最终未能如愿。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春天的热爱,也有深深的哀愁和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夕言怀》是晚唐五代诗人张泌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唐朝末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藩镇割据、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而身为仕人的张泌,目睹了这番沧桑巨变,亲身经历了朝代更替,人生际遇颇受波折。一方面,他不断尝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另一方面,他也曾短暂离开官场,以避世之心徜徉山水之间。这种人生的起起落落,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也塑造了他深沉的情感世界。
在时代背景方面,晚唐五代是一个思想活跃、艺术繁荣的时期,士人阶层对于国家政治、社会现实的关切之情十分浓烈。尽管时局动荡,但文人士大夫依然坚守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著述吟咏,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代表,张泌的诗作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展现出了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与忧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