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行有感

标题包含
舟行有感
孤帆远浦暮云低,海祲遥连望眼迷。 滴尽春愁三日雨,叫残香梦五更鸡。 喜看赤日经黄道,却爱青山转碧溪。 此际黄冠应底事,天恩曾许谒夷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勤奋好学,立志报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父职,...查看更多
-阿肆儿-
去完善

译文
孤独的船只渐行渐远,夕阳低垂在江边的云层中。海洋上的雾气弥漫,让人无法看清远方的景象。三天的雨水仿佛在耗尽春天的忧愁,夜半时分,鸡啼的声音打扰了美好的梦境。看着太阳从黄道上升起,让人感到欣喜;而绿水青山的美景也让人心生爱意。此时那些隐士们应该也在山中,他们在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因为他们也曾被允许去拜见古代的隐士,体验那份与世隔绝的生活。
-阿肆儿-
去完善
释义
1. 孤帆:孤单的船。 2. 远浦:远方的水边。 3. 暮云低:指傍晚的云层很低。 4. 海祲:即“海市蜃楼”,因为光线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看似城市、人马等景象,实际并不存在。 5. 望眼迷:放眼望去,视线被雾气笼罩而显得迷茫。 6. 滴尽春愁:形容春雨连绵,仿佛将春天的忧愁都滴尽了。 7. 叫残香梦:指深夜鸣叫的公鸡将美梦打断。 8. 赤日:红太阳,比喻皇帝的权威。 9. 黄道: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古代认为这是天上的“黄道”,是皇帝和天子的象征。 10. 青山转碧溪:青山绿水,风景优美。 11. 黄冠:道士的头巾,这里代指道士。 12. 底事:什么事,什么原因。 13. 天恩:皇帝的恩典。 14. 夷齐:伯夷和叔齐,他们是商朝末年的两个贤人,在周朝建立后,他们不愿意做周的臣子,于是隐居到首阳山,靠采野菜为生,最后饿死在山中。
-阿肆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孤帆远浦暮云低”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广阔的江海景色,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深远的意境。接下来,诗人通过“海祲遥连望眼迷”进一步渲染了大海的神秘气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的第二联,“滴尽春愁三日雨,叫残香梦五更鸡”,形象地描绘了春雨连绵和夜半鸡鸣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这种情感在第三联中得到了缓和,“喜看赤日经黄道,却爱青山转碧溪”,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以及对美好自然景色的热爱。 最后,诗人以“此际黄冠应底事,天恩曾许谒夷齐”结尾,揭示了这首诗的主题——人生态度。这里的“黄冠”指的是隐士,诗人暗示自己愿意放下世俗的烦恼,去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境界。这种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阿肆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行有感》是明代抗倭名将、文学家戚继光在军旅生涯期间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在江面上行驶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嘉靖末年至万历年间,这个时期正是戚继光领兵对抗倭寇、保卫海疆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戚继光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征程,他既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也是一位富有文采的文人。他的诗作反映了他在军事斗争中的所思所感,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在明朝晚期,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弱,沿海地区时常受到倭寇的侵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戚继光毅然投笔从戎,率领军队抗击倭寇,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朝廷和人民的赞誉。 《舟行有感》这首古诗正是戚继光在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征途中对家国的牵挂,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戚继光作为一名军人,在面对战争和人生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阿肆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