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千秋岁(追和秦少游)

标题包含
千秋岁(追和秦少游)
山前湖外。初日浮云退。荷气馥,槐阴碎。葵花红障锦,萱草青垂带。谁得似,黄鹂求友新成对。 忆昔东门会。千古同倾盖。人已远,歌如在。银钗虽可漫,琬琰终难改。愁浩荡,临风令我思淮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之道(1093年-1167年),字彦立,号相山居士,安徽滁州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历任太学正、国子监祭酒、尚书左丞等职。 王之道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前湖边,初升的太阳让浮云散去。荷花香气浓郁,槐花树荫下光影斑驳。葵花鲜艳如火,萱草绿叶低垂如丝带。谁能像黄鹂一样结交了新朋友呢? 回忆起当初在东门的聚会,我们如同千年的老朋友一般亲密无间。朋友们已经远离,但歌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银钗虽然可能被遗忘,但美好的记忆始终难以改变。我怀着无尽的忧愁,迎风而思远方的友人。
去完善
释义
1. 山前湖外:山前的湖岸地带。这里的“山”指特定区域的名称,需要具体了解才能准确确定;“湖外”可以理解为湖边或靠近湖泊的地方。 2. 初日浮云退:太阳刚刚升起,云朵逐渐消散。“初日”即早晨的太阳,也可以象征新的开始;“浮云退”指天上的云彩逐渐散去。 3. 荷气馥:荷花散发的香气浓郁。“荷气”是指荷花所散发出的香气;“馥”表示香气浓烈。 4. 槐阴碎:槐花散落的样子。"槐阴"在这里指的是槐花的阴影,也可形容槐树繁茂的枝叶;"碎"是散落的意思。 5. 葵花红障锦:向日葵的花朵像红色的屏障一样华美。这里“葵花”指的是向日葵;“红障锦”表示红色的花瓣组成的华美的屏障。 6. 萱草青垂带:萱草的叶子低垂,绿意盎然。这里的“萱草”是一种草本植物;“青垂带”表示叶子低垂且呈现青翠的颜色。 7. 黄鹂求友新成对:黄鹂鸟找到了新朋友,双双欢快地歌唱。其中,“黄鹂”是对黄莺的称呼;“求友新成对”表示黄莺找到了新伴侣,生活愉快。 8. 忆昔东门会:回想起在东门举行的聚会。"忆昔"意为回忆过去;"东门"为古代城池的东门,这里可以具体指向某个地方。 9. 千古同倾盖:永远怀念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千古”指的是永恒的时间;“同倾盖”意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10. 人已远,歌如在:虽然朋友们已经远离,但他们的歌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这句话表达了对故人离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以歌声作为思念的象征。 11. 银钗虽可漫,琬琰终难改:美丽的容颜终会老去,但美好的品德永远不会消失。其中,“银钗虽可漫”描绘了美丽女子的青春易逝;“琬琰终难改”则强调纯洁美好的品质难以改变。 12. 愁浩荡,临风令我思淮海:面临浩渺无际的愁绪,面对大风让我想起了淮海地区。这里,“愁浩荡”意味着无法言说的忧愁;“临风”指面对风时的心情;“思淮海”则表明诗人在大风中怀念起了淮海地区的亲朋好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夏日乡村的美好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上阙中,山前湖外的景色让人陶醉,初升的太阳驱散浮云,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香气,槐树下的阴凉处一片破碎的阳光。葵花如锦绣般绚烂,萱草绿油油的枝叶下垂,仿佛绿色的绸带。这些美景令人向往,正如黄鹂在寻求新的伴侣一样,展示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下阙中,作者回忆与友人昔日东门相聚的时光,感慨友谊的永恒。尽管时光流逝,歌声仍在耳边回响。“银钗虽可漫,琬琰终难改”意味着虽然岁月蹉跎,但是真挚的感情永远不会改变。结尾处,作者用“愁浩荡,临风令我思淮海”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之情和对远方友人的关切。整首词以优美的笔触和深情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友情以及人生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千秋岁(追和秦少游)》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一首词,创作于北宋末年。 在这段时间里,王之道经历了从政坛的沉浮到退隐山林的过程。他曾经担任过江西、湖南等省的官员,但因与权臣不合而被贬谪。在贬谪期间,他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的冷暖,这也为他今后的隐逸生活埋下了伏笔。最终,他选择离开官场,回到家乡安徽青阳,过上了田园诗般的生活。 这个时期,北宋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宋徽宗在位时,宦官权力日益膨胀,政治腐败严重。与此同时,北方的金国对北宋虎视眈眈,边境局势紧张。这些内外因素共同导致了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选择了归隐山林,以求避世安宁。 在这首《千秋岁》中,王之道以秦观的词作为蓝本,表达了他在人生的起起伏伏中所领悟到的哲理。他用“秦楼月”的意象,象征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他以“满庭芳”来描绘乡村田园的美景,表达了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整首词既有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王之道在这一特殊时期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