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暮色

标题包含
暮色
江烟漠漠月昏昏,一点渔灯贴岸根。 风搅长芦鸦睡起,游鳞惊动水花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水如烟月色朦胧,一只渔舟停靠在岸边。 微风轻拂,芦苇摇曳,惊醒了安眠的乌鸦,水中鱼儿也被惊起,留下一圈圈涟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烟:江面上的雾气。 2. 漠漠:迷蒙的样子。 3. 月昏昏:月光昏暗。 4.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5. 贴岸根:靠近岸边。 6. 长芦:指长长的水草。 7. 鸦:乌鸦。 8. 游鳞:水中游动的鱼。 9. 水花痕:水面上泛起的波纹。
去完善
赏析
《暮色》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夜景,用“江烟漠漠月昏昏”来概括暮色的气氛,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接着通过“一点渔灯贴岸根”展现了江边渔船上的灯光,这是暮色中唯一的光源,与周围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风搅长芦鸦睡起”表现江风吹过芦苇丛时,栖息的乌鸦被惊醒的画面。而“游鳞惊动水花痕”则揭示了江水的动态变化,鱼群受到惊吓四散游走,打破了水面的平静。这首诗通过对暮色中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色》是南宋诗人白玉蟾的一首描绘暮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白玉蟾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政治腐败、党争激烈、边疆战事频繁等问题困扰着国家。身为文人,白玉蟾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疾苦,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白玉蟾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在这首《暮色》中,他以暮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