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亭假寐
菜畦深处短墙西,中有茅亭客未知。
天许病身全得懒,日烘春困恰如痴。
壁间花影帘休隔,案上书篇燕莫窥。
更语东风轻过竹,老夫假寐一些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菜园深处靠近短墙的西边,有一座茅草亭子,游客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天空似乎允许我这病躯可以完全偷懒,春天的阳光让我感到昏昏欲睡。
墙壁上的花朵影子映照在帘子上,我不去遮挡它;桌子上的书籍和燕子互不打扰。
我还要告诉春风轻轻吹过竹林,我要稍微打个小盹儿。
去完善
释义
草亭假寐:该诗为南宋诗人郑刚中所作,表达了他因病体弱而选择在草亭小憩的心情。
1. 菜畦(qí):意为菜地。
2. 短墙西:指在菜园的矮墙西边。
3. 中有茅亭客未知:此处在菜园深处建有一座茅草亭子,知道的人不多。
4. 天许病身全得懒:天上的神明允许我因疾病而感到全身懒散。
5. 日烘春困恰如痴:阳光照在身上,春天的困倦让我如同痴醉一般。
6. 壁间花影帘休隔:墙壁上的花影映入帘子,不用将帘子拉起来隔绝光线。
7. 案上书篇燕莫窥:书桌上摆放的书本,燕子不会飞来窥视。
8. 更语东风轻过竹:告诉春风轻轻吹过竹林。
9. 老夫假寐一些时:我在草亭中小憩片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草亭中休憩的场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展示了诗人的闲适生活和内心的宁静。首先,“菜畦深处短墙西”勾勒出了一个安静的田园环境,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中有茅亭客未知”进一步介绍了草亭的存在以及诗人在此休憩的情景。接下来的诗句,诗人以自身的疾病、春天的困乏等元素,表达了其对生活的慵懒与无所事事的态度。同时,通过对花影、书篇和燕子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景象。最后,诗人通过诉说与东风对话的情境,表达了他沉浸在这种宁静生活中的愉悦心情。整首诗层次分明,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生活恬淡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草亭假寐》是南宋诗人郑刚中在贬谪期间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歌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草亭中假寐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74年。此时,郑刚中因遭受政敌陷害,被贬为四川行省检法官,流寓涪陵。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郑刚中以田园山水为伴,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忧愤和感慨。
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抗金事业,希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郑刚中却因遭人陷害而远离政治舞台,被迫过上了田园生活。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