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伫。百花休漫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野上的风景浓郁。最早开放的寒梅是其中的佼佼者。等到春天来临,梅花凋谢,姿态依然端庄。其他花儿请不要嫉妒。
去完善
释义
1. 陌上:田间小路。
2. 浓处:指景色最美丽的地方。
3. 第一寒梅先吐:意指春天来临时,梅花是第一个盛开的。
4. 待得春来也:等到春天的到来。
5. 香消减:指梅花的香味逐渐减弱。
6. 态凝伫:梅花的形态依然保持着端庄的姿态。
7. 百花休漫妒:其他的花朵不要随便嫉妒梅花的盛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陌上风光浓处”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冬日里田野间的美丽景致。接下来,词人以“第一寒梅先吐”来形容寒梅的盛开,既突出了梅花在冬日的傲霜斗雪之美,又表现了它在自然界的非凡地位。
词的下片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出梅花的独特品质。即使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的香气也会逐渐消退,但它依然保持着端庄的姿态。这里,作者通过梅花这一物象,寓示了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以及面对生老病死的豁达态度。
全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高洁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是南宋词人李弥逊的代表作之一。根据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李弥逊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于北宋末期出生,成长于南宋初期,经历了北宋灭亡、金兵入侵等动荡岁月。他的父亲因忠义被冤而死,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以士人身份积极入世,参与了抗金运动,并在政治斗争中受到了排挤。尽管如此,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并没有减弱,这也反映在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上。
在南宋时期,由于北方领土被金占领,文人墨客们纷纷南下,江南地区成为了文学创作的繁荣之地。许多诗人词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李弥逊的词风婉约秀丽,具有浓厚的历史沧桑感,展现了当时文人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通过以上背景知识,我们可以看到李弥逊的《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并非简单的个人抒怀,而是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所感受到的责任和使命。这首词既有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致,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成为了南宋时期诗词创作的宝贵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