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可山

标题包含
可山
三拜起来依位立,孤高不与众峰齐。 自从得髓归来后,便见乾坤宇宙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惟一,字元明,俗姓李,号竹窗。他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主要活动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年)。 释惟一的生平事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家为僧:据《五灯全书》记载,释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可山: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座山,但是具体的山名没有明确指出。根据诗的内容,它可能是一座孤独的、位于高处的山峰。 2. 释惟一:诗人,但关于他的详细信息不详。 3. 三拜:佛教的一种礼拜仪式,指的是顶礼膜拜三次。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山上参拜神佛的过程。 4. 依位立:按照位置站立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或位置在山峰上行走。 5. 孤高:孤独而高耸的山峰。这里用来形容诗中提到的这座山峰的特点。 6. 众峰齐:与其他山峰相比的意思。这里表达了这座山峰的高度和独特性。 7. 得髓归来:指得到了重要的启示或领悟。这里可能是指诗人通过在山上参拜神佛,得到了深刻的领悟。 8. 便见乾坤宇宙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这座山峰上所看到的景象,即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这里的“乾坤”和“宇宙”都是中国古代对天地的称呼,用于形容广阔的空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山峰之巅的壮志豪情。首句“三拜起来依位立”中的“三拜”暗示了诗人的虔诚和尊敬,表达了诗人对所攀登的山峰的敬仰之情。而“依位立”则表现出诗人虽然处于群峰之中,却仍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接着,诗人以“孤高不与众峰齐”来强调这座山峰的独特之处,意味着它虽身处群山之中,却不与其它山峰雷同,自有其高尚的品质。这也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达了他在众人中卓然独立的精神风貌。 在第二联“自从得髓归来后”中,“得髓”一词象征着诗人获得了精神的精髓,使他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使他能够俯瞰整个世界。最后一句“便见乾坤宇宙低”则是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感到天地广阔无垠,一切尽在眼底,有如整个宇宙都在他的脚下。这体现了诗人胸怀壮志、气吞山河的气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立志高远、追求真理的信念以及他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可山》是南宋诗人释惟一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们受到禅宗文化的影响,注重个人修行和自然山水之间的和谐。 释惟一是一位在南宋时期活跃的僧人,他在青年时期就出家为僧,游历四方,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我修行的道路上。这首诗正是他在游历山水时,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社会动荡之中,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然而,诗人们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能够保持一颗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的平常心,这也是他们在艰难岁月中的精神寄托。释惟一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山水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