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病起

标题包含
病起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年-1102年),字无己,一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 陈师道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陈希亮曾任太学博士。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赋见长。宋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今日在秋风中,我像一个病人一样在哪里呢? 力量微弱需要拐杖来支撑站立,心里所想的又和谁能相同呢? 病痛让我领悟到许多道理,恩怨情仇都归于空无。 早早地就体会到了老年,即使遭遇三次失败也不算是绝境。
去完善
释义
1. 何乡:什么地方。 2. 一病翁:指生病的我。 3. 杖:拐杖。 4. 与谁同:与谁心灵相通。 5. 灾疾:灾难疾病。 6. 资:助益。 7. 千悟:对许多事情有深刻理解。 8. 冤亲:冤家和对亲人。 9. 并:全。 10. 一空:全都消失。 11. 百年先得老:我提早进入老年。 12. 三败:三次失败或多次失败。
去完善
赏析
《病起》是北宋诗人陈师道的诗作,表现了诗人病中的孤独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秋风、病翁等意象开篇,表现出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接着,通过“力微须杖起”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面对病痛时的无奈与挣扎。在心灵的层面,诗人感到孤独无助,无人可诉。 诗篇随后转向了哲理的思考。“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两句,暗示了诗人透过病痛的体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以超脱的眼光看待世间的恩怨,表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觉悟。而“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虽已至暮年,历经磨难,但他仍能以乐观的心态去应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起》是北宋诗人陈师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当时陈师道在朝为官,担任秘书省正字一职。然而,由于他耿直的性格和坚守原则的作风,使得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 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内部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党争。以司马光、苏轼等人为首的保守派与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之间的斗争持续不断。陈师道作为苏轼的学生,自然站在了保守派的一方。然而,他在政治上并未有所建树,反而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屡遭排挤。 在这种背景下,陈师道因病请辞,暂时离开了官场。在养病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其中包括这首《病起》。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诗人表达了对于世事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