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房间中窗帘翻飞,雅致的宴席正在准备。花儿的香气弥漫在空中,带着薄薄的水雾,情感如花朵般盛开。春风轻柔地抚过,如同对花儿的爱惜一般不愿离去。在这个时候,柘枝鼓声响起,红色的花瓣纷纷绽放。
去完善
释义
《牡丹》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在这首诗中,郑谷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其对美丽事物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画堂:华丽的宫殿或厅堂。这里指富贵人家。
2. 帘卷:窗帘被卷起。这里表示宴会开始。
3. 张清宴:准备一场丰盛的宴席。
4. 含香带雾:形容牡丹花香扑鼻,花瓣上仿佛带着雾气。
5. 情无限:表达了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6. 柘枝鼓:一种乐器,用来击打节奏。这里比喻牡丹花开时的声响。
7. 红英:红色的牡丹花蕾。
8. 绽:绽放,盛开。这里形容牡丹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绽放开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生命力。首句“画堂帘卷张清宴”描绘了诗人所在的场景,即华丽的室内,透过帘子可以看到室外的一片清新景象,为下文描绘牡丹作了铺垫。接下来两句“含香带雾情无限”和“春风爱惜未放开”则是对牡丹花的生动描绘,前者强调牡丹花香气扑鼻、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后者通过“春风”这一意象传递出牡丹花在春日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短暂。尾联“柘枝鼓振红英绽”则进一步展示了牡丹花开时壮观的场景,以柘枝鼓的声响衬托牡丹花的绽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牡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创作于晚唐时期。这一时期,唐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但诗歌艺术仍然繁荣发展。
郑谷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深受世人喜爱。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科举考试中,他屡试不第,直到晚年才获得一官半职。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世态炎凉,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
在这一时期,晚唐的社会风气日趋腐化,官僚贵族沉迷享乐,百姓生活困苦。郑谷虽然身处其中,但他的心灵却保持着纯洁和高尚。他在《牡丹》这首诗中,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高尚情操的坚守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