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山酒
蒜山高阁直连云,酒以山名味独醇。
玉盏横飞光照眼,金罍满泛气回春。
幕天欲似刘生颂,卧瓮宁为毕卓身。
须信主人如此酒,酣酣千里醉深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的高阁直通云霄,酒的香气与名字的来源相呼应,味道醇厚。晶莹的酒杯反射出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金质的酒器里装满了美酒,满溢的香气给人带来春天的感觉。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颂酒诗人刘伶和那个被酒迷醉而沉睡在酒瓮旁的毕卓。请相信主人用这样的美酒款待我们,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深深的友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蒜山:古山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因山顶状如覆釜,民间传说此山曾与如皋的伏羲、女娲山互换位置,蒜苗皆死,故名“换山头”,后又改名“蒜山”。
2. 高阁:高大的楼阁。
3. 云:指天空中的云彩。
4. 玉盏:精致的白瓷杯。
5. 横飞:形容光线四散。
6. 金罍:古代一种大型盛酒器,呈圆形,腹部凸起,有盖。
7. 满泛:装满酒水。
8. 气回春:形容美酒香气四溢,犹如春天来临。
9. 幕天:意指覆盖天空的酒气。
10. 刘生颂:汉代文学家刘向所作《酒箴》,其中描述了酿酒的过程。
11. 卧瓮:指东汉人毕卓嗜酒如命,曾醉酒躺在酒瓮边,后用卧瓮来形容酷爱喝酒的人。
12. 宁为:宁愿成为。
13. 深仁:深厚的仁爱之心。
去完善
赏析
《蒜山酒》是一首描绘山水与酒的交融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蒜山美景的热爱和对酒的浓烈情感的赞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语言,将蒜山的美丽风光和美酒的美味巧妙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
首句“蒜山高阁直连云”,通过对蒜山高阁的描述,展现出蒜山的高耸入云之势,为整首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紧接着在第二句“酒以山名味独醇”中,诗人通过“山名”和“味独醇”两个词语,将蒜山与酒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蒜山美酒的独特风味。
接下来的“玉盏横飞光照眼,金罍满泛气回春”两句,诗人通过对玉盏、金罍等精美酒器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酒的美感和香气。“光照眼”和“气回春”则形象地描绘了饮酒时那种令人陶醉的感受。
在第五句“幕天欲似刘生颂”中,诗人借用了汉朝刘伶的典故,暗示了自己对酒的热爱。最后一句“卧瓮宁为毕卓身”则是引用了东晋毕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愿为酒献身的精神追求。
结尾两句“须信主人如此酒,酣酣千里醉深仁”,诗人通过表达对主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进一步深化了酒的主题,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韦骧的《蒜山酒》是一首描绘其登山望远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韦骧一生辗转各地任官,历经了战乱的动荡和朝廷的变迁。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了解民间疾苦,也曾在朝中任职,体验了政治的残酷。这种人生阅历使他具有丰富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宋金对峙仍在继续,战争的硝烟弥漫南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当时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种悲情之中,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特长,推动了文化的繁荣。韦骧作为南宋文人中的一员,他的诗歌创作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这首《蒜山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蒜山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他借酒消愁,表达了自己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心情。整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