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朝享三十五首 文舞退、武舞进用《正安》。
明庭承神,鞉磬柷敔。
玉梢饰歌,佾缀维旅。
既肖厥文,复象乃武。
祖德宗功,惟帝时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光明的朝廷中继承神明,敲击鼗、磬、柷、敔等乐器。
用玉石装饰琴弦,编列舞蹈行列。
既要表现出文章之美,又要描绘出武事之威。
祖先的德行和功勋,只有皇帝才能发扬光大。
去完善
释义
1. 宁宗:南宋皇帝赵扩的庙号。
2. 朝享:古代诸侯在秋季入朝进献的礼仪。
3. 三十五首:可能指此系列歌辞共有三十五首。
4. 文舞:以文治之舞。
5. 武舞:以武功之舞。
6. 《正安》:曲名,可能用于歌颂国家安宁。
7. 郊庙:帝王祭天地、祖先的地方。
8. 朝会歌辞:朝廷聚会时所唱的歌词。
9. 明庭:光明的朝廷。
10. 承神:接受神的旨意。
11. 鞉磬柷敔:古代乐器名称。
12. 玉梢:华丽的乐器装饰。
13. 饰歌:修饰歌声。
14. 佾缀:队列组合。
15. 维旅:保持队伍。
16. 既肖厥文:既展示其文化特色。
17. 复象乃武:又表现其武勇精神。
18. 祖德:祖先的德行。
19. 宗功:宗室的光辉业绩。
20. 惟帝时举:只有皇帝适时举行这些仪式。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朝会歌辞描述了宁宗时期在明庭举行祭祀的盛况。诗中通过描绘祭祀过程中的乐器、舞蹈以及皇帝的祖德宗功,展现了王朝的繁荣与强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国家民族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宁宗朝享三十五首 文舞退、武舞进用《正安》》,出自南宋诗人史浩的诗歌集《乐府补题》。这是南宋时期的一首宫廷诗,反映了当时朝廷举行朝享仪式的场景。
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至1220年,正值南宋宁宗时期。这一时期,南宋国力相对稳定,但外部压力依然存在。宁宗在位期间,史浩先后担任尚书省右丞相兼枢密使、特进、太师等要职,是南宋中期的政治核心人物之一。
在诗中,作者描绘了朝享仪式的过程:文舞退场,武舞进场,象征着文武兼备的国家治理理念。《正安》是当时的乐章名,表达了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