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首秋轮台

标题包含
首秋轮台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朝著名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表现戍边将士生活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岑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曾任刺史。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Amy2871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阴山之外,有一座孤独的城池,矗立在白雪皑皑的海岸。秋天来临的时候,只有大雁的身影;夏天离去时,听不见蝉儿的鸣叫。雨水轻轻拍打墙面,使它变得湿润;风吹动着绒毛般的帷幕,带来一丝膻味。在这辽阔的轮台大地上,已经过了三年的平静生活。
Amy2871
去完善
释义
1. 异域:指轮台县以外的其他地域。 2. 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大青山。这里指唐时边疆。 3. 孤城:这里指轮台县城。 4. 雪海:唐代时对轮台一带的称谓,因多冰雪而得名。 5. 毡墙:古代匈奴族用毡毛制成的墙壁,这里借指边塞地区的建筑。 6. 毳幕:用鸟兽细毛织成的帐篷,这里指轮台地区驻军的营帐。 7. 羶:指羊的气味。这里形容毡幕上的气味。 8. 轮台:唐朝时期西域的一座重镇,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9. 无事:没有战事。
Amy2871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身处边陲之地的生活体验。在首联中,“异域”和“阴山外”揭示了地域之边远,而“孤城”和“雪海边”则描绘了生活环境之荒凉。颔联中,“秋来唯有雁”意味着秋日的寂寥,而“夏尽不闻蝉”则传达了夏日的消逝。颈联中的“雨拂毡墙湿”和“风摇毳幕羶”展现了边塞风雨交加的自然环境。尾联中的“轮台万里地”与“无事历三年”则透露了诗人在边疆轮台地区度过了漫长而无事的三年时光。整首诗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边疆生活图景,传达出孤独、寂寥之感。
Amy2871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首秋轮台》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54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夕,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这一年,岑参三十九岁,担任了右补阙一职。他深感国家危亡,百姓疾苦,因此创作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在诗歌《首秋轮台》中,岑参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歌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风貌。例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句描述了边陲地区的自然风光;“马走千里不离鞍”则体现了边疆将士戍边的艰辛生活。这些细节都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Amy2871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