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千叶红梅送史君)
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慳。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
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想见落诗笔,字字漱龙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日子去寻访梅花,偶然间遇见了奇妙的景观。南边的树枝上梅花怒放,突然觉得梅花的品质不俗且香气扑鼻。这梅花曾经是瑶池仙子清瘦的模样,经过天帝和金丹的改造,如今散发出酒的韵味和韶光般的容颜。穿着百褶长裙的女子站立在梅树旁,小立片刻便能抵抗早春的寒冷。
这位女子站立在充满香气的梅花树下,她的眼神犹如古代的仙女一样高雅。玉质的尘土飘落在她身旁,显得如此悠闲。麻烦您与我一起欣赏这些梅花以及周围的三位友人,她们的美貌让人食欲大开。那些把梅花当作桃杏的诗人,恐怕会嘲笑他们的错误。醉眼朦胧中,他们似乎看到了落下的花瓣如龙香般漱洗着每一片花瓣。
去完善
释义
1. 胜日:指愉快或愉快的天气;好日子。这里意味着在美好的日子里。
2. 探梅:这里指的是欣赏梅花。
3. 邂逅:偶然遇见。
4. 南枝:指南方的梅树。
5. 的皪:鲜明的样子。
6. 陡觉:突然觉得。
7. 品俗又香慳:品质不俗且香气扑鼻。
8. 曾是:曾经。
9. 瑶妃:传说的仙女。
10. 金丹换骨:用金丹变换筋骨,即使容貌焕发青春。
11. 韶颜:美好的容颜。
12. 百叠侈罗袂:形容衣着华丽。
13. 小立耐春寒:短暂站立以抵挡春天的寒冷。
14. 古仙伯:古代的仙人。
15. 玉尘闲:形容梅花的洁净和高雅。
16. 持并:把持着。
17. 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它们都在冬天开花,故被称为“岁寒三友”。
18. 秀色:美丽的景色。
19. 芙蓉骚客:指屈原,他曾在《离骚》中将荷花作为象征。
20. 东风桃杏:春天开放的桃花和杏花。
21. 醉眼自相谩:意指醉酒之人看错了花。
22. 落诗笔:写下诗句。
23. 字字漱龙兰:每个字都像用龙涎香和兰花漱口一样清新脱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水调歌头·千叶红梅送史君”,作者陈造以敏锐的视角描绘了他在一次赏梅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奇妙景色。他首先描述了探梅胜日时与史君的相遇,以及他们在南枝看到的美艳梅花的情景。接着,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回顾了梅花的历史,从“瑶妃清瘦”到“金丹换骨”,再到今日盛放的红梅,无疑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下阕中,陈造进一步描写了他与友人站在古仙伯凝香之地,欣赏梅花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他们之间纯真的友谊与素雅的梅花相映成趣,令诗人陶醉其中。而眼前的梅花美景,让他不禁想起那些误将梅花当作桃花的骚客,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最后,诗人寄托了深厚的情感,他希望史君能借这美妙的景象,创作出佳作,如同龙兰般的字字珠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千叶红梅送史君)》是南宋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陈造于此时任广东提举茶盐公事。
在这段时间里,陈造以廉洁奉公、关心民瘼而著称,他在诗文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与辛弃疾等文人交好,共同主张抗金北伐,恢复中原。然而,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金人采取妥协政策,这使得他感到忧虑和愤懑。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金人入侵,中原沦陷,北宋灭亡。南宋朝廷虽有心北伐,却因政治腐败、军事软弱而难以实现。陈造等人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唤起民众的抗金意识,推动国家统一。
去完善